中山大学极地号
摘要:“中山大学极地”号是中国高校唯一的极地破冰多用途船,由民营企业家张昕宇、梁红夫妇捐赠给中山大学,为了更好地将该船服务于海洋和极地相关工作,中山大学投入近亿元改造该船,为其配备先进的探测装备。极地号排水量5852吨,长78.95米、宽17.22米、吃水深度8.16米,设计破冰能力加拿大CAC4,等效PC3,理论上具备100天无补给运行的自持能力。破冰能力排在世界前列。2024年4月21日,中国高校首... [阅读全文]
摘要:“中山大学极地”号是中国高校唯一的极地破冰多用途船,由民营企业家张昕宇、梁红夫妇捐赠给中山大学,为了更好地将该船服务于海洋和极地相关工作,中山大学投入近亿元改造该船,为其配备先进的探测装备。极地号排水量5852吨,长78.95米、宽17.22米、吃水深度8.16米,设计破冰能力加拿大CAC4,等效PC3,理论上具备100天无补给运行的自持能力。破冰能力排在世界前列。2024年4月21日,中国高校首... [阅读全文]
摘要:乙巳年是蛇年生肖邮票的名称。2024年4月25日,为更好地体现新时代文化特征,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乙巳蛇年生肖邮票图稿。2024年11月29日,《乙巳年》中国集邮生肖贺岁新品发布。2025年1月5日,《乙巳年》特种邮票发行。1月5日,《乙巳年》特种邮票河南首发仪式举行。 [阅读全文]
摘要:铁路列车运行图(以下简称列车运行图)是用以表示列车在铁路区间运行及在车站到发或通过时刻的技术文件,是全路组织列车运行的基础。它规定各车次列车占用区间的程序,列车在每个车站的到达和出发(或通过)时刻,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间,列车在车站的停站时间以及机车交路、列车重量和长度等。是列车运行时刻表的图解,规定各次列车按一定的时刻在区间内运行及在车站到、发和通过。列车运行图是列车运行的时间与空间关系的图解,它... [阅读全文]
摘要:通过使用无人机地面控制设备,操作无人机完成飞行任务的专业人员。无人机地面操作员按无人机的使命任务,可分为军用无人机地面操作员和民用无人机地面操作员。军用无人机地面操作员,可进一步细分为军用无人机侦察、电子对抗、运输、空中加油、对地攻击、网络对抗等无人机地面操作员。民用无人机地面操作员,可细分为民用客货运输、航拍、植保、测绘、灭火和电力传输设备安装与巡视等无人机地面操作员。无人机地面操作员须根据国家... [阅读全文]
摘要:用无人机作为飞行平台进行的航空摄影。无人机航空摄影发展史,大部分都是以军事侦察为主题的。能载入史册的典型有天鹰座、捕食者、全球鹰等。而民用无人机航空摄影的真正兴起则是21世纪廉价普通数码相机的驱动而出现的。由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形成了对高分辨率影像信息的海量需求。两者的结合掀起了无人机低空航测的热潮。无人机驾驶有地面人工遥控和依靠机上的飞控系统自动驾驶两种方式,现代无人机航空摄影大多使用后一... [阅读全文]
摘要:利用无人驾驶飞行器实施遥感探测的技术。即综合无人机技术、遥感传感器技术、遥测遥控技术、通信技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差分定位技术和遥感应用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专用化快速获取测绘地理信息、国土资源、自然环境、地震灾区等空间遥感信息的应用技术。按照系统组成和飞行特点,无人机平台可分为固定翼型无人机、无人驾驶直升机两大类。遥感传感器是根据不同类型的遥感任务,使用相应的机载遥感设备,如高... [阅读全文]
摘要: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无人驾驶低空飞行器运载包裹并自动送达目的地的新兴快递方式。2013年6月,美国Matternet公司在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测试了无人机网络,旨在建立一个庞大的国际无人机运输网络和无人机配件全球供应系统。2013年9月,顺丰自主研发用于派送快件的无人机完成内部测试,在局部地区试运行。2013年12月,亚马逊表示在测试一个称为“Prime Air”的无人机快递... [阅读全文]
摘要:使用无人机技术方案,为实现实体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流通而进行的规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主要通过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无人机运载相关物品并自动送达目的地。概念形成过程2013年,美国亚马逊公司首次提出“物流无人机末端配送”概念,主要是指利用无人机将相关物品从物流服务商最后一个配送网点送至消费者。2017年,中国民用航空局首次批复在江西和陕西等地开展无人机物流配送应用试点,指出“... [阅读全文]
摘要:无驾驶员或驾驶(控制)员不在机内的飞机。又称无人驾驶飞机、无人驾驶飞行器。简史1917年,美国E.A.斯佩里发明无人机。早期的无人机主要用作靶机。20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开始用无人机执行情报、监视与侦察任务。1982年,以色列空袭贝卡谷地的叙利亚导弹阵地时,无人机与有人驾驶飞机及其他兵器协同作战。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参战部队均使用了无人侦察机,其中使用最多的是以... [阅读全文]
摘要:用于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以及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中的蓄电池。铅酸电池是指以铅及其氧化物为电极、硫酸溶液为电解液的电池,是最早规模化使用的蓄电池。其主要是阀控式铅酸蓄电池(VRLAB),正极活性物质为二氧化铅,负极活性物质为铅,电解质为硫酸水溶液。最大的铅酸电池储能电站于1988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建造,其装机功率/容量达10兆瓦/40兆瓦·时,主要用于负荷调整。此类蓄电池优点是大电流放电性能好、成... [阅读全文]
摘要:可充放电的蓄电池。具备电压高、比能量大、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等特点。发展历程1970年,埃克森公司的M.S.惠廷厄姆[注]发现以二硫化钛(TiS2)作为正极材料,与金属锂匹配的电池电压高达2伏。然而,由于金属锂活性高,枝晶生成与不可控生长导致了电池迅速失效,严重时可能引起爆炸,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1980年,J.B.古迪纳夫[注]发现钴酸锂(LiCoO2)层状材料,可将电压提高到4伏。钴酸锂材料... [阅读全文]
摘要:由熔融金属钠(Na)、液态硫(S)和多硫化钠熔盐构成的熔盐电池。简史钠硫电池最早发明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电动汽车应用目标,如美国福特公司、日本YUASA等均先后组装钠硫电池电动汽车,并进行了长期路试。后因钠硫电池高比功率以及高比容量、低的原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高温度稳定性以及无自放电等优势,钠硫电池的应用逐步偏向于储能电池方面。日本NGK公司是钠硫储能电池研制发展的标志性机构... [阅读全文]
摘要:通过反应活性物质的价态变化实现电能与化学能相互转换和能量储存的大规模高效电化学储能(电)装置。又称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氧化还原液流蓄能系统。液流电池结构如下图所示,其正负极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电解液中,通过送液泵流过液流电池,电池内正负极则由离子交换膜隔开。由于电堆和电解液储存罐可分别放置,因此液流电池可因地制宜放置且适合大规模电储能需求。简史液流电池最早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资助开发,1974... [阅读全文]
摘要:由铅金属作为负极,二氧化铅作为正极,硫酸溶液作为电解液的可充电蓄电池。简史铅酸电池是1859年由法国人G.普兰特发明。早期的铅酸蓄电池主要为开口式铅酸蓄电池,主要存在两大缺点:①充电末期水会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因此需要经常加酸加水,维护工作繁重;②气体溢出时携带酸雾,腐蚀周围设备,并污染环境,限制了电池的应用。因此,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开始对密封铅酸电池进行研究。1912年T.A.爱迪生发表专利提... [阅读全文]
摘要:使用除石油基燃料以外的能量作为飞行器源动力的装置。新燃料新能源航空动力中的新燃料航空动力指以其他类型燃料替换石油基燃料或二者混合使用的热机;新能源航空动力指不以常规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作为能量来源的动力装置。新燃料航空动力新燃料航空动力是将所用航空煤油燃料替换为其他燃料(称为航空替代燃料)。航空替代燃料是一种即加即用式燃料,要求性质与传统燃料相近,可与其完全互溶、可以任何比例进行混合和运输,可部分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