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
摘要:(1904-06-10~1955-04-01)中国现代女作家、建筑学家。本名林徽音(1934年为避免同一位海派男作家林微音混淆,始改名徽因)。福建闽侯人。生于杭州,卒于北京。1919年随父亲林长民到英国伦敦读中学,其间结识了正在英国求学的徐志摩。1921年回国后开始文学创作,写有诗和散文,成为新月派的一员。1923年赴美留学,在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毕业后又在耶鲁大学学习戏剧舞台布景。19... [阅读全文]
摘要:(1904-06-10~1955-04-01)中国现代女作家、建筑学家。本名林徽音(1934年为避免同一位海派男作家林微音混淆,始改名徽因)。福建闽侯人。生于杭州,卒于北京。1919年随父亲林长民到英国伦敦读中学,其间结识了正在英国求学的徐志摩。1921年回国后开始文学创作,写有诗和散文,成为新月派的一员。1923年赴美留学,在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毕业后又在耶鲁大学学习戏剧舞台布景。19... [阅读全文]
摘要:(1897-01-15~1931-11-19)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初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字志摩,小字又申。曾用笔名南湖、云中鹤、大兵、黄狗等。浙江海宁人。卒于济南。1910年入杭州府中学堂。1916年入北京大学法科。1918年按照父亲的愿望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春入伦敦剑桥大学学习两年,使他向往“楼高车快的文明”,形成了追求“自由、平等、友爱”的政治理想。在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 [阅读全文]
摘要:(1905-08-20~2005-08-05) 中国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俗文学家。生于浙江绍兴,卒于台北。中学时代就在赵景深等学者指导下搜集民间文学作品,辑成《绍兴歌谣》《绍兴故事》等,收入“国立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小丛书”(1928~1930)。后又在上海文学研究会《文学周刊》等刊物发表民间文学作品。1930年夏,与顾颉刚、江绍原、钟敬文在杭州商议成立“中国民俗学会”,顾、... [阅读全文]
摘要:俄军辐射、化学和生物防护部队原司令伊戈尔·基里洛夫(Igor Kirillov,1970年7月13日-2024年12月17日),男,俄罗斯国籍,毕业于科斯特罗马防化兵高级军事指挥学校。曾任俄军辐射、化学和生物防护部队司令,中将军衔。基里洛夫从2018年起便开始调查美国设立在欧洲和中亚的生物实验室。基里洛夫多年来致力于系统地、有证据地揭开美西方和北约的犯罪行为。包括北约在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 [阅读全文]
摘要:(187~226)中国三国时期魏国君主、文学家。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次子。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立为魏王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继为丞相、魏王,改元延康。同年十月,迫汉帝禅位,自立为帝,国号魏,改元黄初,将都城由许昌迁至洛阳,追尊曹操为武皇帝。曹丕坚持大权独揽,鉴于东汉后妃干政和外戚之祸,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控制藩王极严,子弟皆“... [阅读全文]
摘要:中国藏族历史人物传说。在藏族民间故事中,有许多关于文成公主的传说。这些传说有的讲述具有雄才大略的松赞干布仰慕唐朝的先进文化,派大臣禄东赞带着优厚的聘礼去长安请婚,是关于松赞干布渴望唐蕃友好的故事;有的描绘唐太宗五试婚使,吐蕃婚使顺利地解答了唐皇提出的难题,展示了藏族使者的聪明才智;有的描述文成公主带大批汉族工匠、科技文化书籍和大量贵重物品进藏,表达了唐朝对这次联姻的高度重视;有的赞颂文成公主在风雪... [阅读全文]
摘要:介绍(1905-07-29~1961-09-18) 联合国第2任秘书长(1953~1961)。生于瑞典荣彻平,卒于刚果。18岁中学毕业,进入乌普萨拉大学,主修法国文学史、社会哲学和政治经济。两年后以优异成绩获文学学士学位。1933年,获斯德哥尔摩大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政治经济学助理教授。1936年,被任命为瑞典财政部常任国务秘书。1941~1948年,兼任国家银行董事长。1947年,被派到... [阅读全文]
摘要:(公元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 英文名称Socrates原语种名称Σωκράτης 出生日期公元前469去世日期公元前399苏格拉底被认为是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希腊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立场和思辨方式贯穿在整个古代哲学的发展过程中,而他提出的哲学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西方哲学传统本身。苏格拉底一生述而不作,其思想主要通过其他人的著作而被人了解,不同的记载存在出入与争议,... [阅读全文]
摘要:生平介绍中国明代画家。吴门四家之一。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生卒年无确切记载。背景介绍太仓(今属江苏)人,后移居苏州。一说生于弘治七年(1494),卒于嘉靖四十年(1561)或嘉靖三十一年腊月前;一说生于成化十八年(1482),卒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身寒微,初为漆工,兼彩绘栋宇,后改习绘画。在苏州结识许多当代名家,受到文徵明的器重,并从周臣学画,与唐寅有同窗之谊,与祝允明交谊笃厚。这对... [阅读全文]
摘要:罗杰·斯佩里(1913年8月20日-1994年4月17日),男,美国心理生物学家。生于哈特福德。1941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4年后任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心理生物学教授。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等组织成员,国际脑研究组织成员。因研究揭开大脑两半球秘密和功能分工,为人们了解人脑更高级功能提供了新观念,于1981年与人共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人物生平罗杰·斯佩里(1913年8月... [阅读全文]
摘要:约翰·罗伯特·范恩爵士(英语:Sir John Robert Vane)是一位英国药理学家与生物学家,父亲是来自俄国的犹太人移民。在伯明翰大学学习化学,并于1953年在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由于关于阿斯匹灵对于前列腺素生物合成抑制现象的研究,而获得198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生平1927年生于英国的伍斯特郡。曾任英国伦敦皇家外科医生协会试验药学教授。1973年至今在英国肯特郡韦尔科姆研究试验... [阅读全文]
摘要:本特·塞缪森(Bengt Ingemar Samuelsson,也被翻译为本格特·萨米埃尔松),瑞典生理学家,1982,他与Sune K. Bergström(苏恩·卡尔·伯格斯特朗)和约翰·罗伯特·韦恩(John R. Vane)因前列腺素和相关生物活性物质的发现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职业生涯本特·塞缪森 于1934年5月21日出生于瑞典的哈尔姆斯塔德(Halmstad, Swe... [阅读全文]
摘要:苏恩·伯格斯特龙(Sune Karl Bergström,1916年1月10日-2004年8月15日),男,瑞典生物化学家。于1975年成为诺贝尔基金会的主席。并于同年与本格特·萨米尔松共同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1982年,由于对前列腺素的研究,再与萨米尔松以及约翰·范恩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人物经历1975年,成为诺贝尔基金会的主席。并于同年与本格特·萨米尔松共同获... [阅读全文]
摘要:芭芭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1902年6月16日-1992年9月2日),女,科学家。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1923年在康奈尔大学农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1927年获植物学博士学位。在20世纪20~30年代,麦克林托克主要在康奈尔大学从事玉米遗传学的研究。1983年,成为遗传学研究领域内第一位独立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人物简介以埃默森为首的玉米遗传研究小组与摩... [阅读全文]
摘要:乔治斯·克勒(Georg Kohler,1946年-1995年),出生于西德慕尼黑,在西德的弗莱堡大学攻读生物学。后到英国医学研究院生物学研究所的米尔斯坦研究室留学。同丹麦医学家耶恩共同获得了1984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生平成功地研制出单克隆抗体,1976年至1984年在巴塞尔免疫研究所工作。1984年起在马克斯.普朗克免疫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86年起在弗莱堡大学担任教授,1995年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