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马蒂亚·森(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摘要: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1933年出生于印度孟加拉湾,195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后先后在印度、英国和美国任教。1998年离开哈佛大学到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任院长。他曾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写过人类发展报告,当过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的经济顾问。他因为在福利经济学上的贡献获得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2016年,受聘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人物经历1933年3月,阿马蒂亚·... [阅读全文]
摘要: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1933年出生于印度孟加拉湾,195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后先后在印度、英国和美国任教。1998年离开哈佛大学到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任院长。他曾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写过人类发展报告,当过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的经济顾问。他因为在福利经济学上的贡献获得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2016年,受聘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人物经历1933年3月,阿马蒂亚·... [阅读全文]
摘要: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C. Prescott,1940年12月26日—2022年11月6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美国经济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普雷斯科特长期致力于商业周期分析,其研究成果改变了人们对商业周期原因的看法,并为拓宽商业周期研究提供了基础。2004年与芬恩·基德兰德一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成就:推动了动态宏观经济学在经济政策的时间连贯性和商... [阅读全文]
摘要:埃德蒙德·菲尔普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就业与增长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北京工商大学名誉教授。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宏观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就业、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储蓄、公债、税收、代际公平、价格、工资、微观主体行为、资本形成、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他最有成就的领域——经济增长问题,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菲尔普斯教授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经济增长理论。他继罗... [阅读全文]
摘要:埃里克·马斯金(Eric Maskin),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现代经济学最为基础的领域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博弈论、激励理论与信息理论以及机制设计,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世界各地的一流经济学精英。埃里克·马斯金博士以其深邃的理论贡献,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对经济学高级研究人才培养的突出贡献,被誉当今国际经济学最受尊敬的经济学大师。人物经历埃里克·马斯金1950年12月生于... [阅读全文]
摘要:奥利弗·伊顿·威廉森(Oliver Eaton Williamson,1932年9月27日-2020年5月21日),男, “新制度经济学”的命名者。自1998年以来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爱德华·F·凯泽”名誉企业管理学教授、经济学教授和法学教授。曾任美国政治学与社会学学院院士(199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4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83年)、计量经济学学会会员(1977年... [阅读全文]
摘要: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1933年8月7日~2012年6月12日,中文名为欧玲),出生于美国。她供职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政治经济学家、行政学家和政策分析学家,美国公共选择学派的创始人之一。2009年10月12日,奥斯特罗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2012年6月12日,因胰腺癌去世。代表作《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人物简... [阅读全文]
摘要:美国经济学家。1951年12月19日出生,1971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运筹学专业。1998年赴哈佛大学任教。罗思在博弈论、市场设计和实验经济学领域曾做出显著贡献。201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简介中文:埃尔文·罗斯英文:Alvin E.Roth埃尔文·罗斯,出生于1951年12月19日,美国经济学家,1971年从哥伦比亚大学运筹学专业毕业。1998年赴哈佛大学任教至今,现在哈佛商学院担任乔治·冈德... [阅读全文]
摘要:汉世刘家四个文明古国-古中国,汉人一直在书写世界的奇迹。如今互联网时代席卷全球,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家庭卫生状况变得令人担忧此时此刻,一款高能去污渍的清洁工具显得尤为重要,汉世刘家,诞生了专注厨房清洁、个人清洁工具的研发与销售让家庭更加干净,让生活更加舒适,从而达到真正的“快活” [阅读全文]
摘要: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也作艾摩·阿道夫·比瑞格,德文为Emil Adolf von Behring,1854年3月15日-1917年3月31日)德国医学家,他因研究了白喉的血清疗法而获得1901年首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贝林出生在当时普鲁士王国西普鲁士罗森堡县中的一个小村汉斯朵夫(今属波兰)。他共有12个兄弟姐妹,他排行第五。他的父亲是一位贫穷的乡村教师。由于他小时候就已经通过优秀的成绩显示... [阅读全文]
摘要: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尔(Emil Theodor Kocher,1841年8月25日-1917年7月27日)出生于伯尔尼,是一位瑞士科学家。曾在苏黎世、柏林、伦敦与维也纳接受教育或进行研究,在1865年得到博士学位。1909年,因为对甲状腺的治疗、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科赫尔出生在瑞士首都伯尔尼,长大后在苏黎世,柏林,伦敦和维也纳求学,并于1865年在伯尔尼大学取得博... [阅读全文]
摘要: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Ludwig Karl Martin Leonhard Albrecht Kossel,1853年9月16日-1927年7月5日),德国生化学家。他因细胞化学的研究(特别是蛋白质和核酸)获得191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个人简介1853年9月16日出生于德国的罗斯托克城。1871年进入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医学和生理化学。1878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即在斯特拉斯堡生理学... [阅读全文]
摘要:阿尔瓦·古尔斯特兰德(1862~1930)瑞典眼科专家。他研究了眼睛折光,并因此获得191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个人简介古尔斯特兰德的父亲是一名市政卫生官员。1888年,古尔斯特兰德获得位于斯德哥尔摩(Stockholm)的皇家卡罗林学院(Royal Caroline Institute)的医学学位。1889年,他获得博士学位,毕业论文写的是散光。散光是一种眼折光错误,患者的眼睛无法将平行的... [阅读全文]
摘要:奥古斯特·克罗全名:沙克·奥古斯特·史丁伯格·克罗(Schack August Steenberg Krogh,1874年11月15日-1949年9月13日)是一位拥有罗姆人吉普赛血统的丹麦人,在1916年到1945年间,是哥本哈根大学动物生理学系的教授。他是生理学领域中许多研究的奠基者之一。简介1922年,在一次访美期间,丹麦籍诺贝尔奖得主August Krogh和自己身患糖尿病的妻子Marie... [阅读全文]
摘要:奥托·弗利兹·迈尔霍夫(Otto Fritz Meyerhof,1884年4月12日-1951年10月6日),德国医师与生物化学家。生平奥托·迈尔霍夫生于汉诺威的一个犹太家庭,大学就读斯特拉斯堡大学与海德堡大学,1909年从大学毕业,1912年进入基尔大学任教,并在1918年成为教授。1922年与阿奇博德·希尔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由于纳粹党的对犹太人的迫害,先是迁居法... [阅读全文]
摘要: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德语:Otto Heinrich Warburg,),德国生理学家和医生。1931年因“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及作用方式”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生平简历瓦尔堡1883年10月8日生于德国弗赖堡,1970年8月1日卒于西柏林。他是柏林大学E.H.菲舍尔的学生,1906年获化学博士学位。1911年在海德堡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13年起在柏林的威廉皇帝生物学研究所工作,191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