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12.3K
2237

下村修(日本化学家)

下村修(英文:Osamu Shimomura;1928年8月27日-2018年10月19日),男,出生于日本京都府福知山市,已故日本著名化学家、海洋生物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博士学位,毕业于名古屋大学。

1951年,下村修从长崎医科大学药学专门部毕业。之后,进入名古屋大学深造并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60年,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访学。1963年,回名古屋大学任副教授。1982年-2001年,担任麻省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学实验室高级研究员、波士顿大学教授。退休后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家中继续从事研究。2008年,时任美国波士顿大学名誉教授的下村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009年,担任名古屋大学特别教授。2018年10月19日,下村修因病逝世。

人物经历

1951年,下村修毕业于长崎医科大学药学专门部。

1955年,下村修在名古屋大学做研究生时,导师让他到另外一个实验室去开阔眼界,而那个实验室的导师介绍他做荧光素。

1960年,下村修获名古屋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约翰森实验室做博士后。

1961年,约翰森带下村修到西海岸华盛顿州的“星期五港”(Friday Harbor)实验室,那里当时盛产水母,有很多原料。他们在1961年做出主要研究发现,即绿色荧光蛋白(GFP)。

1963年-1965年,下村修回名古屋大学任副教授。

1965年-1980年,下村修回到普林斯顿大学,继续在约翰森实验室工作。

1980年-2001年,下村修到麻省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学实验室工作、并任波士顿大学兼职教授。

2009年开始,担任名古屋大学特别教授。

2018年10月19日,下村修因病逝世,享年90岁。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下村修做了非常原创性的工作,他的成果,人们用了很多年,没有争议,只是大多数人不知道他的个人贡献。有些生物学杂志每期都有文章用绿色荧光蛋白,有些生物杂志每期20%的文章用了绿色荧光蛋白,但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发现者是下村修。下村修和约翰森1962年发现水母素的文章迄今被377次引用,1974年纯化GFP的文章被引用169次,Chalfie等1994年《科学》文章被引用3349次,Inouye和Tsuji的1994年文章被引用256次。说明大多数科学工作者并不知道所用的东西怎么来的。1990年,他的合作者约翰森82岁去世时, 《纽约时报》的悼文没有提GFP。普瑞舍拿到GFP基因但缺经费。Chalfie文章引用率高但专利搞砸了没多少收益。 在日本名古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赴美的下村修,从1981年到2001年一直是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学实验室的资深科学家,实验所在2008年12月8日发布的新闻公报中称赞他是绿色荧光蛋白的最初发现者,“绿色荧光蛋白是当代科学和医学领域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从显微水平上照亮了生命。”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新闻公报中说,绿色荧光蛋白“已经成为现代生物科学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它的帮助下,研究人员能够看到前所未见的新世界,这包括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过程和癌细胞的扩散方式等。

荣誉表彰

2004年Pearse Prize(英国王室显微镜学会)。

2005年Emile Chamot Award(美国伊利诺伊州显微镜学会)。

2006年朝日奖(朝日新闻社・朝日新闻文化财团)。

2008年下村修和马丁·沙尔菲、钱永健分享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个人生活

下村修幼年曾在中国东北、大阪等地生活,后来迁往长崎县谏早市,16岁时经历了长崎原子弹爆炸。

人物评价

在同一领域的一些学者眼中,下村是一名“孤高的研究者”。下村为人淡泊名利,研究风格属于“孤身奋进”一类。(日本学者,宫协敦史评)

后辈眼中的下村既严厉又温厚。先生乍看严厉,其实为人温厚又不失幽默感。有一次前往下村家拜访,离开时年近八旬的下村一直送到车站,15分钟后汽车进站,目送上车后下村才离开。(北海道大学教授,近江谷克裕评)

下村修先生曾经在名古屋大学的平田义正教授的课题组从事研究,获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之后他前往美国继续研究,但那面对艰难课题不懈的挑战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名古屋大学的全体教职员和学生,会铭记下村先生的业绩,并鼓励自己继续从事研究。(名古屋大学校长,松尾清一评)

2237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