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14.2K
5359

希望的原理(第二卷)

作品简介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恩斯特·布洛赫的代表作

一部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新之作

从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史上看,恩斯特·布洛赫与最具独创性的马克思主义者罗莎·卢森堡、格奥尔格·卢卡奇、安东尼奥·葛兰西齐名,他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哲学家。

在流亡美国期间(1938—1947),布洛赫十年磨一剑,撰写了《希望的原理》,表达了他对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异化的世界的希望。

《希望的原理》一书的主旨是,阐明人类精神史的中心在于预先推定一个更美好生活的梦,即一个没有剥削、贫困和压迫的社会制度,而作为人类学-存在论范畴的“希望”(Hoffnung)集中体现了人类走向更美好未来的意图。

《希望的原理》一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部关于人类梦想和希望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新之作,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唯物主义思想,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研究领域。

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1885年7月8日出生于德国路德维希港,1977年8月4日逝世于德国杜宾根,青年时代曾攻读哲学、物理学和音乐史,而后作为自由作家活跃在慕尼黑、伯尔尼、柏林等地。1933年流亡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流亡美国。1949—1957年任前东德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1961年移居西德,受聘杜宾根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布洛赫一生笔耕不辍,著述甚丰,他的作品除了自编《全集》16卷、补充卷1卷之外,还包括多部哲学史著作、政论和传记。布洛赫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最富于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的著作先后被译成包括斯拉夫文、波斯文、阿拉伯文、日文和韩文在内的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自1959年他的代表作《希望的原理》三卷出版以来,它所阐述的“未来的预先推定”、“向前的梦”、“具体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中的寒流与暖流”等主题思想不仅激起了国际学界非同寻常的科学思维,而且深深打动了整整一代人的生活感情和生存意识。

作品目录

  1. 第四部分构建:一个更美好世界的概观
  2. 33.做梦者想望更多的东西
  3. 34.肉体的练习,我们都健康
  4. 35.为健康而斗争,医学乌托邦
  5. 温暖的床
  6. 错觉与童话
  7. 药物与计划
  8. 身体实际改造中的踌躇与目标
  9. 马尔萨斯,出生率,食物
  10. 医生的忧虑
  11. 36.自由与秩序,社会乌托邦概要
  12. Ⅰ.导论
  13. Ⅱ.过去的社会愿望图像
  14. Ⅲ.规划与科学进展
  15. 37.意志与自然,技术乌托邦
  16. Ⅰ.魔力的过去
  17. Ⅱ.非欧几里得的当下和未来,技术连结问题
  18. 38.描绘某种更美好世界的建筑物,建筑乌托邦
  19. Ⅰ.古代建筑艺术的形态
  20. Ⅱ.空房间的建造
  21. 39.天堂与伊甸园,地理乌托邦
  22. 40.绘画、歌剧和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理想国度
  23. 41.永恒观点下的理想风景、智慧和过程
  24. 42.八小时劳动,和平的世界,业余时间与闲暇
5359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参考资料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