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23.3K
4535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雕版印刷技艺简称雕版印刷术,又称镂版、刻印、刻版、椠版、梓行、刊行等等。


在古代文献中,往往“版”“板”通用。雕版印刷术是指将文字、图像反向雕刻于木板上,再于印版上刷墨、铺纸、施压,使印版上的图文转印于纸张的工艺技术。

雕版印刷通常指单色印刷。多色雕版印刷一般被称为“套版印刷”或“木版水印”。 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时期(7~9世纪)。其发明和推广应用,降低了书籍的成本,提高了书籍生产效率,加速了知识的传播,推动了文明的进程。中国的印花、拓印技艺的积淀,笔墨纸张的应用,以及社会大众的阅读需求,都为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明代学者胡应麟说:“雕本肇自隋时,行于唐世,扩于五代,而精于宋人”,概述了雕版印刷的起源和发展。雕版印刷技艺是中国古代应用最广、时间最长的印刷术,自发明起至20世纪,应用超过一千年。 

 雕版印刷的工艺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包含若干工序。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是传统文化瑰宝,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4535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中国篆刻
下一篇:中国书法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