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41.7K
9713

新天定命运论

美利坚民族是一个具有海洋特质的民族,建国之始美国就把扩张的视线投注到海洋,尤其是太平洋地区。19世纪中叶以后,美国以加利福尼亚为依托,开始加强在太平洋上的活动力度。继1854年强行打开日本门户之后,又迫使中国签订《中美天津条约》,扩大了在中国的权益。内战后又以720万美元的代价购买了俄属阿拉斯加,强化了在太平洋贸易中的优势地位。1880年,同英、德达成协议,对萨摩亚实行联合保护。1884年底获得了在瓦胡岛的珍珠港修建加煤站和维修站的独占权,并以武力相威胁,迫使夏威夷国王颁布了有利于美国的新宪法。在加勒比海,美国对古巴进行了扩张的尝试,1854年10月,美国炮制了《奥斯坦德宣言》,鼓吹使用武力占领古巴。中美地峡的争夺也提到日程,通过1846年与哥伦比亚政府签订的条约,美国取得了贸易自由权和通行自由权,从而打开了向南美洲渗透的门户。之后,美国商人又组建了多家邮船公司和铁路公司,制订了打开横贯地峡的交通的计划。美国的战略意图是将“门罗主义”涵盖到整个美洲。1889年10月2日,由美国倡导的泛美会议在华盛顿召开,从此,美国在“泛美主义”的口号下,不断插手南美事务,逐步拓展它在南美的势力范围。

内战后,由于扫清了奴隶制的障碍,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统一的国内市场业已形成,国外市场的扩大已经提到日程。一些部门和产品对国外市场的依赖逐渐加强。工业垄断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生产社会化的加强,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得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日益加剧。1873~1897年,美国发生了3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1890年,美国人口调查局公布的年报表明美国西部已经拓殖完毕,宣告了西部边疆已经不复存在,这在美国人的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震动。根据美国人的传统观念,美国的民主制度赖以存在的自由土地正在消失,使美国公众普遍产生一种恐慌心理,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和社会矛盾,成为海外扩张狂潮的重要动因。

就这样美国在内战结束到19世纪90年代的期间内,走向海外的步子越来越大,向海外扩张的空气弥漫着整个美国。一股被称作“新天定命运”的扩张思潮随之席卷了美国社会,成为指引美国进入海外扩张时期的一盏明灯。

同19世纪40年代的“天定命运”相比较,虽然“新天定命运”宣扬的也是宿命论,也是美国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中的使命观在特定形势下的再现,但是,它的着眼点不是在北美洲大陆,而是远及海外,特别是太平洋地区。“新天定命运”所包含的内容也远较“天定命运”思潮更为庞杂。这表明,新一轮的扩张思潮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一种“情绪”或者“情愫”,而是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

在“新天定命运”思潮的推动下,共和党人W.麦金莱(1897~1901年在任)于1897年入主白宫。1898年4月25日,美国借口古巴问题,发动了美西战争,击败了西班牙。根据战后的美西《巴黎和约》,美国夺占了原属西班牙的菲律宾、关岛、波多黎各等地,取得了对古巴的“保护”权。此外,美国完成了对夏威夷的兼并,并同德国瓜分了萨摩亚。这样,美国把它的领地扩张到东亚市场的边缘,成为西太平洋上的一个国家。有了这些战略资本,在美西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即1899年,美国提出了中国问题的“门户开放”政策,从而打开了美国扩张史的新篇章。

9713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关陕之变
下一篇:美亚协会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