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亚协会
19世纪末,随着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产能过剩,需要开拓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1898年1月6日,美国华兴公司的法律顾问C.卡里和纽约《商报》主编J.富德在美孚石油公司召集部分石油、钢铁巨头以及其他在华利益集团的首脑开会,成立了“在华利益委员会”。1898年6月,该委员会通过决议,改名为“美国亚洲协会”,简称“美亚协会”。E.弗莱塞被推举为会长,富德任秘书长。主要成员代表了在中国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的商人,尤其是棉纺织业和石油商人团体。相对于其前身,美亚协会的规模扩大了很多,至1898年10月时成员已经有113人,而且构成多元。除实际参与中美贸易的商人外,还包括记者、学生、政府外交人员等。同年10月,应上海美商的请求,美亚协会还设立了上海办事处,其主要任务是扩大美国在华商业和政治利益,保护美商权益不受侵害。1899年,外交官、中国问题专家柔克义加入。前美国驻华公使、纽约商会会长以及前驻泰国的外交代办等人也被吸收为荣誉会员。该协会的政治影响力得以迅速提升。此外,协会还创办了自己的官方刊物《亚洲》,成为交流和传播远东商业机会的平台。
1899年9月,在以“美亚协会”为代表的商业集团的推动下,美国国务卿J.M.海接受了柔克义关于各国在华机会均等、推行自由贸易的备忘录,经W.麦金莱总统批准后,9月6日海训令美国驻英、德、俄、法、日、意6国公使发出照会,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901年,美亚协会上书麦金莱总统,要求关注满洲的重要市场牛庄。1903年,秘书长富德呼吁美国国务院关注中英签订的条约,同时要求在纽约设立“东方学校”,研究远东问题。1904~1907年,特别针对1905年下半年中国人的抵制美货运动,美亚协会对T.罗斯福当局的移民政策提出批评,为修改《排华法案》做出了大量努力。富德希望说服国会通过福斯特议案,该法案明确允许中国商人和学生访美,并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但均以失败告终。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