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9.7K
2230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介绍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按照《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生物体,这些来源除其它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它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所谓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体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对国内所有脊椎动物开展评估的国家,中国在生物多样性评价方面已经先行一步,在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方面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2010年,联合国大会把2011~2020年确定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为此,国务院成立“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国家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统筹协调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2011年,该组织更名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由中宣部、环境保护部以及光明日报社等25个部委和单位组成。

历年主题

  • 2002年:专注于森林生物多样性。 

  • 2003年:生物多样性和减贫——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 2004年:生物多样性——全人类的食物、水和健康。 

  • 2005年:生物多样性——不断变化之世界的生命保障。

  • 2006年: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 2007年: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 

  • 2008年:生物多样性与农业。 

  • 2009年:外来入侵物种。 

  • 2010年:生物多样性、发展和减贫。 

  • 2011年:森林生物多样性。 

  • 2012年:海洋生物多样性。 

  • 2013年:水和生物多样性。 

  • 2014年:岛屿生物多样性。 

  • 2015年:生物多样性助推可持续发展。 

  • 2016年: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可持续的人类生计。 

  • 2017年:生物多样性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 2018年:纪念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25周年。 

  • 2019年:我们的生物多样性,我们的粮食,我们的健康。 

  • 2020年:答案在自然。

  • 2021年:我们是自然问题的解决方案

  • 2022年: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

  • 2023年: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

  • 2024年: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

  • 2025年: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项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有三项主要目标: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及公正合理分享由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公约》的总体目标是鼓励建设可持续未来的行动。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公约》涵盖了所有层面的生物多样性,即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资源。此外,通过《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等,《公约》还涵盖生物技术。事实上,《公约》涵盖了与生物多样性及其在发展中的作用有直接或间接关联的所有领域,包括科学、政治和教育、农业、商业和文化等等。

在国际社会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之时,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尽管人们的技术不断进步,但人们对水、粮食、药品、衣服、燃料、住所和能源等许多资源的获取,依然完全依赖于健康和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每个人休戚相关,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人类生存和物种栖息的环境,也为国家的生态安全提供了保障。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也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许多物种资源与农业、林业、渔业等国民经济产业部门直接相关,而物种体内蕴含的遗传资源是生物医药、化妆品、保健品等诸多生物产品的重要原材料。此外,生物多样性还在美学、艺术、文学及宗教等各个方面具有多种潜在价值。例如,人们往往愿意付费前往动物园、植物园及自然景点,观赏珍稀动植物和美丽的生态系统。

2230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