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18.4K
3359

大红山式铁矿

大红山矿床以铁、铜矿化为特征,查明矿石量为5.52亿吨,全铁(TFe)平均品位为30.82%、铜0.75%,属大型铁矿床。含矿地层为古元古代大红山群,为一套富含铁、铜的浅-中等变质的钠质火山岩系。共有5个矿带,以Ⅰ、Ⅱ矿带为主。Ⅰ矿带由3层含磁铁矿铜矿和5层菱铁矿相间产出,赋存于石榴石黑云母白云石大理岩及石榴石黑云母片岩中,矿体与围岩大致整合,菱铁矿呈规模不大的透镜体。Ⅱ矿带为主要铁矿带,矿体为似层状、透镜状结构,围岩为变钠长岩,部分为大理岩,矿体与围岩界线渐变过渡,块状富铁矿体向外渐变为含磁铁矿钠长岩。矿石有铁矿石和铁铜矿石两种。铁矿矿石金属矿物主要由磁铁矿组成、次为赤铁矿,尚有少量假象赤铁矿(磁赤铁矿)、钛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偶见斑铜矿;脉石矿物主要由钠长石、石英组成,次为白云母、碳酸盐和含铁硅酸盐矿物(以绿泥石为主)。铁铜矿矿石金属矿物主要由黄铜矿、磁铁矿组成,次为斑铜矿、菱铁矿,还有少量钛铁矿、赤铁矿、黄铁矿、辉钴矿、辉钼矿,偶见铜蓝、白铁矿、磁黄铁矿、辉铜矿、方铅矿等;脉石矿物则主要由石英、钠长石、碳酸盐、黑云母及绿泥石组成,次为铁铝榴石、角闪石、白云母,还有少量绿帘石、磷灰石、电气石、金红石、炭质碎屑等。矿石结构以粒状结构或粒状变晶结构为主,板状、叶片状结构为次。部分为斑状结构,常见交代状结构。矿石构造有浸染状、条纹条带状、花斑状、角砾状、斑点状、斑块状、块状和致密块状等。围岩蚀变复杂而强烈。

3359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