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尔氏海豹
摘要:韦德尔氏海豹,又称威德尔海豹、威氏海豹或威德尔氏海豹,是一种脊索动物门,海豹科,食肉目动物,也是海豹科下韦德尔氏海豹属的唯一种动物。它是一位英国的南极的航海探险家詹姆士·威德尔所命名。这种海豹主要分布于南极周围、南极洲沿岸附近海域,它能潜到水下600米,并且在水底逗留1小时以上。据估计大约有75万头。 [阅读全文]
摘要:韦德尔氏海豹,又称威德尔海豹、威氏海豹或威德尔氏海豹,是一种脊索动物门,海豹科,食肉目动物,也是海豹科下韦德尔氏海豹属的唯一种动物。它是一位英国的南极的航海探险家詹姆士·威德尔所命名。这种海豹主要分布于南极周围、南极洲沿岸附近海域,它能潜到水下600米,并且在水底逗留1小时以上。据估计大约有75万头。 [阅读全文]
摘要:一角鲸,是鲸目一角鲸科一角鲸属哺乳动物。一角鲸的体型很特别,腹部呈白色,背部为黑色,并夹杂着蓝灰色或黑灰色的斑点花纹,头上长着一个约1-2米的长角,头部小而圆,不具突出的嘴喙,额隆突出,胸鳍小而宽阔,但长度短。一角鲸因为脑袋上长着一只“角”而得名。 [阅读全文]
摘要:豹形海豹是食肉目海豹科豹形海豹属哺乳动物,又称豹斑海豹、豹纹海豹。通身呈灰色,腹部颜色略浅,颈部为白色且有类似于豹纹的黑色斑点。身体呈流线型,头部偏大,有强壮且高度发达的前肢。牙齿非常锋利,上下颌可以张开160度;视觉和嗅觉高度灵敏。雌性一般比雄性大。因全身带有花斑貌似金钱豹而得名。平均寿命约为7年。 [阅读全文]
摘要:麝牛,是偶蹄目牛科麝牛属哺乳动物。麝牛体型大,但低矮粗壮,头大,吻部宽,眼小;雌雄均具角,四肢短粗,蹄宽大;毛被厚,极耐寒,尾短。雄麝牛在发情时会散发出一种类似麝香的气味,又称麝香牛。 [阅读全文]
摘要:雪豹(Panthera uncia,英语:Snow leopard),是一种大型猫科动物,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故名“雪豹”。雪豹分布于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及我国西部和中亚东部的其它高山地区。其皮毛为灰白色,有黑色点斑和黑环,尾巴长而粗大,在岩石堆中是极好的保护色,有“雪山之王”之称。 [阅读全文]
摘要:北极兔,是兔形目兔科兔属哺乳动物。其成体体长为55-71厘米,体重为 4-5.5千克;形体比家兔要大,身体肥胖;耳朵比家兔小,有的无尾; 春夏秋三季,北极兔的毛色是灰褐色;到了冬天,毛色变成白色;脚掌大,且脚掌下面长着长毛。 [阅读全文]
摘要:海象是食肉目海象科哺乳动物,海象科只有一种海象,没有亚种。海象身体呈圆筒形,粗壮而肥胖。头部扁平,吻端较钝。前肢较长,五指分得很开;后肢能向前方折曲,可以借以在陆地上爬行,游泳时左右摆动。尾巴很短,隐藏在臀后的皮肤中。雄性白色上犬齿终生都在不停地生长,其根部着生于上颌,和头骨之间的连接非常结实,尖部伸出嘴外形成大象一样的獠牙,并因此得名。寿命约50岁左右。 [阅读全文]
摘要:蜥蜴,是有鳞目蜥蜴科蜥蜴属爬行类动物。蜥蜴体型较小,具带鳞片的皮肤,腭关节牢固,尾巴长,体形长,四肢平铺于身体侧面,耳朵位于脑袋侧面小洞里,鳞片形态多样。 [阅读全文]
摘要:斑鬣狗是食肉目鬣狗科斑鬣狗属哺乳动物。 头大,耳宽圆;皮毛粗糙,相对较短。颜色为棕红色到土黄色,随年龄增大而变淡;尾巴和鼻子为黑色。因其颈部生有一丛鬣毛,身上长满斑点而得名。 [阅读全文]
摘要:犀牛(学名:Rhinocerotidae)是奇蹄目、犀科动物的总称,是一类大型哺乳类动物。 共有4属、5种。体长2.2-4.5米,肩高1.2-2米,体重2800-3000千克。犀牛的体肥笨拙,皮厚粗糙,前后肢均三趾;皮厚粗糙,并于肩腰等处成褶皱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或大部无毛;耳呈卵圆形,头大而长,颈短粗,长唇延长伸出;头部有实心的独角或双角(有的雌性无角),起源于真皮,角脱落仍能复生;无犬齿;尾细短,身体呈黄褐、褐、黑或灰色。据《本草纲目》记载:“犀”字从牛,尾声;中国古人认为是一种尾巴很长的牛,故名。 [阅读全文]
摘要:蜜獾(学名:Mellivora capensis):是食肉目、鼬科动物。雌雄间的体型差异甚大,雄性的体重有时是雌性的二倍。身体厚实,头部宽阔,眼睛小,外观看不出耳朵,有个外观平钝的鼻子。身体粗壮,爪子强壮,可以捣毁蜂巢,坚厚的皮肤和粗糙的毛可以抵御蜂群的攻击,因喜食蜜蜂幼虫和蛹而得名。分布于非洲、西亚及南亚。 [阅读全文]
摘要:东北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ssp. altaica):是猫科、豹属动物。是虎的亚种之一。是体重最大的猫科动物,成年东北虎雄性体重平均为250千克,头体长约为2.3米;成年母虎平均体重约为170千克,体长约为2米,肩高1.1米左右,尾长1.3米左右。最大身长可达2.9米(含尾长)。该物种体色夏毛棕黄色,冬毛淡黄色。背部和体侧具有多条横列黑色窄条纹,通常2条靠近呈柳叶状。头大而圆,前额上的数条黑色横纹,中间常被串通,极似“王”字,故有“丛林之王”之美称。东北虎的牙齿较强大,一般为30个。4 [阅读全文]
摘要:锯鳐科(学名:Pristidae)是锯鳐目下的一个科,包括2属7种。锯鳐科属于软骨鱼,体长5.4-7.6米,最大身长可达9米,体重超过500千克。上嘴唇逐渐变得扁长,两边长出21-35对锋利的吻齿,它的“锯子”最长的可达2米、宽30厘米。吻平扁狭长,剑状突出,边缘有坚硬吻齿,无鼻口沟,有鳃孔5个,腹位,位于胸鳍基底内侧。它们有2个背鳍,无硬棘;胸鳍前缘伸达它们的头侧后部;尾巴粗大,尾鳍发达;奇鳍与偶鳍的辐状。软骨后端有很多角质鳍条。 [阅读全文]
摘要:非洲象属(学名:Loxodonta):是长鼻目、象科的一个属,于1825年由乔治·库维叶男爵(Baron Georges Cuvier)命名。 [阅读全文]
摘要:棘龙是一种大型兽脚类恐龙,拥有着比肩霸王龙和南方巨兽龙的体长。棘龙属下目前仅有一有效种,即埃及棘龙,由德国古生物学家斯特罗默于1915年命名 。由于长相奇特,加上体型巨大,棘龙受到的关注不少于霸王龙。可惜的是,棘龙的正型标本在二战时期被炸毁。长期以来,古生物学家对于棘龙的认知都只停留在正型标本的照片和少数的化石碎片上。随着近几年化石证据的逐渐增多,棘龙真实的形象才浮出水面。近几年的新化石标本以及定量研究显示,棘龙的身体结构高度特化,是一种水性很好的恐龙。这些研究不仅使科学家弄清了棘龙的身世,同时使人们认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