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盆鱼是什么鱼
摘要:铜盆鱼是什么鱼铜盆鱼,又称为鲫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它的学名为Carassius auratus,属于鲤科。铜盆鱼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观赏鱼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鱼种之一。铜盆鱼的身体呈椭圆形,背部微隆起,鳞片细小而光滑,通常为黄色或橙色。它们的嘴巴比较小,上下颌骨发达,可以吃各种食物,包括植物和小型动物。铜盆鱼的体长一般在10-30厘米之间。铜盆鱼是一种温和、易于饲养的鱼类,适合在家庭水... [阅读全文]
摘要:铜盆鱼是什么鱼铜盆鱼,又称为鲫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它的学名为Carassius auratus,属于鲤科。铜盆鱼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观赏鱼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鱼种之一。铜盆鱼的身体呈椭圆形,背部微隆起,鳞片细小而光滑,通常为黄色或橙色。它们的嘴巴比较小,上下颌骨发达,可以吃各种食物,包括植物和小型动物。铜盆鱼的体长一般在10-30厘米之间。铜盆鱼是一种温和、易于饲养的鱼类,适合在家庭水... [阅读全文]
摘要:泥鳅是鱼类的一种吗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但是在科学分类上与其他鱼类存在一定的区别。本文将为您介绍泥鳅的相关特征和科学分类信息,以解答“泥鳅是鱼类的吗”的疑问。泥鳅的特征和习性泥鳅是一种身体长而细长的淡水鱼类,体表呈暗色或淡灰色,具有发达的侧线系统。它们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和水道中,善于挖掘洞穴和藏身处,喜欢栖息在沙泥底质中。泥鳅食性较杂,以植物、浮游生物和小型底栖动物为主要食物。泥鳅的科学分类尽... [阅读全文]
摘要:靴隼雕:别名靴雕、靴隼鵰,为隼形目、鹰科、隼雕属鸟类,原产于亚洲西南部,欧洲南部、非洲南部。野生于山地森林和平原森林地带,尤其喜欢针叶林和混交林,有时也进入农田耕地和村庄附近。1788年命名。在我国新疆为夏候鸟,东北旅顺和河北为偶见冬候鸟。2021年列为我国2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型猛禽,常单独活动,迁徙期间成群。善飞行,两翅扇动甚快,常在森林中树木间穿梭。飞行技巧甚为高超和灵巧,有力而迅速。有时... [阅读全文]
摘要:雪鸮别名雪枭、白鸮、雪鹰、白猫头鹰,为鸮形目、鸱鸮科、雕鸮属鸟类,原产于北美洲、亚洲西北部,包括加拿大、美国、芬兰、格陵兰、冰岛、挪威、俄罗斯、瑞典等国。夏季主要栖息于北极的冻原带、冻原苔原丘陵、海岸和邻近荒原与沼泽等,冬季则主要栖于苔原森林、平原、旷野和森林中,特别是开阔的疏林地带,也曾见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针叶林带。1758年命名,无亚种。冬候鸟,雌鸟会定居一处并划分地盘,而且会保卫领地,阻... [阅读全文]
摘要:穴小鸮别名穴鸮,为鸮形目、鸱鸮科、小鸮属鸟类,原产于北美洲、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巴西等国均有分布。栖息于海拔4500m以下的热带稀树草原、沙漠地区、草场、园林,非常接近人类居住的各种设施,机场和高尔夫球场。1782年命名,共22个亚种。是一种在地面洞穴生活的小型猫头鹰,有圆圆的头和耳朵,身体纤瘦,腿颇长,脸颊白色,体呈褐色,具白色小斑点,有两道粗白眉。和其他的猫头鹰不同,它... [阅读全文]
摘要:血雉别名血鸡、薮鸡、绿鸡、柳鸡、松花鸡、太白鸡、松鸡子、红脚鸡,为鸡形目、雉科、血雉属鸟类,原产于亚洲西南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包括中国(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尼泊尔、锡金、缅甸。野生于海拔1700-4500m,高寒山地森林及灌丛。1821年命名,共12个亚种。有明显的季节性垂直迁徙,常出没于白桦、红桦、山杨、山柳、冷杉和箭竹林地。雄鸟叫声为短促的Si叫声,报警时咯咯地叫,有时发出Si-... [阅读全文]
摘要:亚历山大鹦鹉:别名阿历山大鹦鹉,为鹦形目、鹦鹉科、鹦鹉属鸟类,原产于亚洲西部、南部,横跨数个国家,包括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捕寨、越南等国。野生于海拔900m以下各种干燥与潮湿的地方,包括森林、农作物区、红树林、椰子园等地,偶尔也在都市郊区、公园、花园活动。1766年命名,共5个亚种。亚洲最大的长尾鹦鹉,外表有点像环颈鹦鹉,但是体型明显大的多,且翅膀上有明显... [阅读全文]
摘要:亚马逊皇霸鹟别名皇家鹟,为雀形目、霸鹟科、皇霸鹟属鸟类,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流域,包括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圭亚那、秘鲁、苏里南、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栖息于热带低地和山区的湿地或森林中。皇霸鹟同属共有4个物种,人类持续快速的砍伐森林,导致其生存空间日益狭小并且呈现碎片化。该属物种已全部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鸟如其名,雄鸟拥有极为华丽、硕大的羽冠一旦横向展开,仿佛一顶天鹅绒冠冕,一秒... [阅读全文]
摘要:眼镜鸮为鸮形目、鸱鸮科、眼镜鸮属鸟类,原产于南美洲北部、中美洲热带地区,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1790年命名,无亚种。幼鸟与成鸟形态差异极大,幼鸟绒羽白色,具黑色脸盘。成鸟上体褐色,下体色淡,胸部亦褐色。脸褐色,有白色眉纹。不具耳羽束。最大的特点是它白白的“眉毛”及“胡须”显得老气横... [阅读全文]
摘要:岩雷鸟别名雪鸡,为鸡形目、松鸡科、雷鸟属鸟类,原产于北美洲、欧洲、亚洲,我国仅新疆阿勒泰、青河、富蕴、布尔津、福海、哈巴河有分布。野生于温带、寒带海拔3000m以下的高山针叶林、雪线以下的矮桦灌丛、小半灌木荒漠草原、亚高山草甸。1776年命名,共25个亚种。夏、秋季栖息于高山针叶林、矮桦灌丛、草甸和高山草原等地区,冬季常向气候较暖的地区迁徙。叫声是粗声的Kuh-Kuh,Kwa-Kwa-Kwa,或是... [阅读全文]
摘要:燕雀别名韩鹀、虎皮雀、山麻雀、小栗鹀,为雀形目、雀科、燕雀属鸟类,原产于欧洲北部、亚洲,长栖息于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尤在桦树占优的树林常见。迁徙期间和冬季,主要栖息于林缘疏林、次生林、农田、旷野、果园和村庄附近的小林。1758年命名。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其实只是一种偏见,燕雀在我国主要为冬候鸟和旅鸟,可比鸿鹄厉害多了!它体形虽小,但绝对不是人类所说的那样鼠目寸光没有志向。它们大规模迁徙,成千上... [阅读全文]
摘要:岩鹭别名太平洋礁鹭、东方礁白鹭,为鹳形目、鹭科、白鹭属鸟类,原产于亚洲南部至大洋洲大部分地区的海岸和岛屿均有分布。我国南部海域沿岸也有分布。野生于多岩礁的海岛和海岸岩石上,常出现于海岸边的红树林内、海滩、潮汐河流及小溪附近。1789年命名,共2个亚种。多在沿海边的岩礁上静静地觅食或者缓慢地走动,有时也伫立在较为隐蔽的水边岩礁上,长时间站着不动。活动时通常极为小心谨慎,常常轻轻的、无声无响地移动和觅... [阅读全文]
摘要:燕隼别名土鹘、儿隼、虫鹞、青条子、蚂蚱鹰,为隼形目、隼科、隼属鸟类,原产于欧洲、亚洲、非洲均有分布。繁殖于欧洲、非洲西北部、俄罗斯等地,越冬于中国、日本、印度、老挝、缅甸等地。野生于有稀疏树木生长的开阔平原、旷野、耕地、海岸、疏林和林缘地带,有时也到村庄附近,但很少出现在浓密的森林和没有树木的裸露荒原。我国分布有2个亚种。北方地区多为候鸟,南方部分地区多为留鸟,在台湾偶见迷鸟。叫声为重复尖厉的ki... [阅读全文]
摘要:燕尾鸢别名燕尾鹰、美洲燕尾鸢,为隼形目、鹰科、燕尾鸢属鸟类,原产于北美洲、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野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低地雨林、沼泽、河流、草地边有高大树木的地方。在松林中建巢。1758年命名,共2个亚种。鸣叫声比较单调,繁殖季节,雄鸟发出的“克利-克利-克利”三个音节的声音,雌鸟则是一个音节的“克利”,并略显尖锐。这些发声许多场合都能听到,遇到天敌鸟类或和伴侣交配后,以及希望取得联系。迁... [阅读全文]
摘要:野鸡别名雉鸡、环颈雉、七彩山鸡,为鸡形目、雉科、雉属鸟类,原产于栖息于低山丘陵、农田、地边、沼泽草地,以及林缘灌丛和公路两边的灌丛与草地中,杂食性。所吃食物随地区和季节而不同。分布于欧洲东南部、小亚细亚、中亚、中国、蒙古、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以及越南北部和缅甸东北部。1758年命名,共30个亚种。分布在中国东部的几个亚种,颈部都有白色颈圈,与金属绿色的颈部,形成显著的对比,尾羽长而有横斑。格...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