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百科
创建时间:2023-05-29 09:51
浏览:22K
摘要:奥托·斯特恩(Otto Stern,1888年2月17日~1969年8月17日),德裔美国核物理学家、著名实验物理学家,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物理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教授。他发展了核物理研究中的分子束方法并发现了质子磁矩,以斯特恩-盖拉赫实验著名,获得了194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69年,奥托·斯特恩在加州伯克利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人物生平1888年2月17日,奥托·斯特恩(Otto St... [阅读全文]
创建时间:2023-05-29 09:50
浏览:24K
摘要:伊西多·艾萨克·拉比(Isidor Isaac Rabi,1898年7月29日-1988年1月11日),男,美国人,物理学家,核磁共振仪的发明者。1936年提出拉比模型,描述了原子与光的基本相互作用。原子钟概念的提出者。1944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誉为“核磁共振之父” 。人物简介拉比(Isidor Isaac Rabi,1898-1988),男,获得194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 [阅读全文]
创建时间:2023-05-29 09:49
浏览:34.3K
摘要:沃尔夫冈·泡利(Wolfgang E.Pauli,1900.4.25-1958.12.15),1900年4月25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毕业于慕尼黑大学,1958年12月15日,在苏黎世逝世,享年58岁。美籍奥地利科学家、物理学家。父亲是维也纳大学的物理化学教授,教父是奥地利的物理学家兼哲学家。人物生平1900年4月25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位医学博士的家庭里,从童年时代就受到科学的熏陶,在中学时就自修... [阅读全文]
创建时间:2023-05-29 09:47
浏览:29.4K
摘要:珀西·布里奇曼,美国物理学家, 1946年由于发明超高压装置和在高压物理学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得194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布里奇曼对结晶学也有研究,他创造了一种生产单晶的方法。他对金属导电现象进行过研究,发现了内珀耳热---一种新的电效应。他还为曼哈顿计划测定了铀和钚的压缩性,还协助研制过原子弹。1961年8月20日,即在他完成《对富有经验的人们来说是初步的相对论》一书几周后因癌症恶化而饮弹自杀。一... [阅读全文]
创建时间:2023-05-29 09:46
浏览:33K
摘要:爱德华·维克多·阿普尔顿(Edward Victor Appleton)于1892年9月6日生于英国约克郡。早年攻读自然科学和法律。人物生平1924~1939年先后在伦敦大学、剑桥大学担任教授,1927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9~1949年在英国政府任职,负责科学研究和工业发展,1949年以后一直在爱丁堡大学任校长及名誉副校长。1965年4月21日,阿普尔顿逝世于爱丁堡。主要成就阿普尔顿是... [阅读全文]
创建时间:2023-05-29 09:45
浏览:17.8K
摘要:英国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1897年11月18日生于伦敦,卒于1974年7月13日。1921年剑桥大学毕业,后在卡文迪什实验室搞了10年研究工作。1933年任伦敦大学物理学教授。1937年任曼彻斯特大学兰沃西讲座物理学教授。1953年任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教授和物理系主任。1965~1970年任英国皇家学会主席。布莱克特主要研究宇宙辐射并发展能自动照相记录的云室技术。他首次拍摄到核嬗变(1925)... [阅读全文]
创建时间:2023-05-29 09:44
浏览:13K
摘要:汤川秀树(1907年1月23日~1981年9月8日),日本著名物理学家,博士学位,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现京都大学)和大阪帝国大学(现大阪大学)。历任京都帝国大学、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教授。1948年,赴美国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49年,因在核力的理论基础上预言了介子的存在,时任京都大学教授的汤川秀树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55年返回日本。他从电磁理论得到启发,于1935年提出了关于核... [阅读全文]
创建时间:2023-05-29 09:39
浏览:14.5K
摘要:塞西尔·弗兰克·鲍威尔(Cecil Frank Powell,1903年12月5日—1969年8月9日),因发展了用以研究核过程的照相乳胶记录法并用此方法发现了π介子,获得了195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简介塞西尔·弗兰克·鲍威尔,生于英国肯特,卒于意大利考摩湖畔,是一位英国物理学家。因发展了用以研究核过程的照相乳胶记录法并用此方法发现了π介子,获得了195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π介子的发现,开创了... [阅读全文]
创建时间:2023-05-29 09:38
浏览:23.7K
摘要:欧内斯特·沃尔顿(Ernest Thomas Sinton Walton,1903年10月6日-1995年6月25日),英国物理学家,195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与约翰克罗夫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剑桥大学做“原子撞击”实验,而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以人为方式分裂原子的人,因此开创了核时代。沃尔顿是唯一已经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爱尔兰人。早年经历欧内斯特沃尔顿出生在今爱尔兰沃特福德郡邓加文,那些日子一般... [阅读全文]
创建时间:2023-05-29 09:38
浏览:44.5K
摘要:科克罗夫特(Sir John Douglas Cockcroft,1897—1967年)科克罗夫特1897年5月27日出生于约克郡的托德莫顿(Todmorden),1914年进入曼彻斯特大学学习数学,一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只好弃学投戎,在军队里从事信号员工作。1918年考克饶夫返回曼彻斯特,转到技术学院,改学电气工程,因为在军事服务时他对此产生了兴趣,1922年获硕士学位,又进到剑桥大学在19... [阅读全文]
创建时间:2023-05-29 09:36
浏览:27K
摘要:美国物理学家,出生于伊利诺伊州 (Illinois) 的泰勒维尔(Taylorville)。一九三三年,他在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取得电力工程理学士学位,并在德国 Karlsruhe 的一所工业大学深造。一九三八年,他在哈佛大学取得物理博士学位后继续留在那里担任导师至一九四零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高级辐射实验室工作,并认识了 Bloch。一九四五年,珀塞... [阅读全文]
创建时间:2023-05-29 09:35
浏览:24.7K
摘要:费利克斯·布洛赫(德语:Felix Bloch,1905年10月23日-1983年9月10日),瑞士物理学家。与爱德华·珀塞尔(Edward Mills Purcell, 1912-1997年)合作,因为发展核磁精密测量的新方法及其有关的发现,共同分享了195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个人简介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它们可以在磁场中旋转。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决定原子核旋转的频率和方向。在... [阅读全文]
创建时间:2023-05-29 09:31
浏览:6.6K
摘要:泽尔尼克因论证相衬法,特别是发明相衬显微镜,获得了195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人物简介泽尔尼克于1915年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的重大贡献是在1934年发明了“相衬显微镜”。这种显微镜把衍射光的相位相对于入射光稍微作了一些改变,结果使得细胞中的不同目标带上了不同的颜色(这些目标在普通显微镜下看起来本来是没有颜色的),这样,细胞内的情况既能清晰可见,又不用给细胞染色,因而细胞不致被杀死。相... [阅读全文]
创建时间:2023-05-29 09:31
浏览:49K
摘要:瓦尔特·威廉·格奥尔格·博特(Walther Wilhelm Georg Bothe,1891年1月8日-1957年2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化学家。瓦尔特·博特毕业于洪堡大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创始人马克斯·普朗克。瓦尔特·博特在195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人物生平早年瓦尔特·博特于1891年1月8日出生在德国柏林附近的奥拉宁堡。1908年至1912年在柏林洪堡大学学习物理学,导... [阅读全文]
创建时间:2023-05-29 09:30
浏览:10.7K
摘要:马克斯·玻恩(Max Born,1882年12月11日—1970年1月5日),男,是德国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因对量子力学的基础性研究尤其是对波函数的统计学诠释而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马克斯·玻恩1901年起在布雷斯劳、海德堡、苏黎世和哥廷根等各所大学学习,先是法律和伦理学,后是数学、物理和天文学。1907年获得博士学位。1912年与西尔多·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关于空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