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的词条

保罗·纳斯(从事酵母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

创建者:xman
创建时间:2023-06-07 09:30
浏览:9.1K

摘要:保罗·纳斯(Paul Nurse),1949年1月25日出生于英国诺里奇,细胞生物学家,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荣誉院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名誉校长。保罗·纳斯于1970年获得英国伯明翰大学生物化学学士学位;1973年获得东英吉利大学博士学位;1987年—1993年任牛津大学教授;1989年当选为英国皇家... [阅读全文]

蒂姆·亨特(发现细胞周期中的关键调节因子)

创建者:xman
创建时间:2023-06-07 09:29
浏览:21K

摘要:蒂姆·亨特,1943年2月19日出生,英国生物化学家。蒂姆·亨特理察·蒂莫希·「蒂姆」·亨特爵士,FRS(Sir Richard Timothy "Tim" Hunt,1943年2月19日-),英国生物化学家。由於发现细胞周期中的关键调节因子,他和利兰·哈特韦尔、保罗·纳斯一起获得了200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阅读全文]

利兰·哈特韦尔(美国科学家,发现控制细胞周期的一类特异基因)

创建者:xman
创建时间:2023-06-07 09:28
浏览:14.9K

摘要:利兰·哈特韦尔,生于1939年,在美国西雅图的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工作,他因为发现了控制细胞周期的一类特异基因而受奖。其中一个叫“启动器”(start)的基因对控制每个细胞周期的初始阶段具有主要作用。哈特韦尔还引入了一个概念“检验点”(checkpoint),对于理解细胞周期很有帮助。荣获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基本简介利兰·哈特韦尔(LelandH.Hartwell1939—)19... [阅读全文]

约翰·苏尔斯顿(因发现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的遗传调控机理)

创建者:xman
创建时间:2023-06-07 09:27
浏览:10.4K

摘要:英国生物家约翰·苏尔斯顿,生于1942年3月27日。1963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学士学位,1966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66到1969年间在美国圣迭戈“索尔克生物研究中心”做博士后,1969年到著名的英国MRC分子生物实验室从事研究,1986年入选英国皇家学会,1992年到2000年间任英国剑桥桑格中心主任; 美国戴莱生物基因工程研究组主任世界医学会皮肤病会员;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理事。&... [阅读全文]

罗伯特·霍维茨(以研究线虫动物门的秀丽隐杆线虫而著名)

创建者:xman
创建时间:2023-06-07 09:27
浏览:24K

摘要:罗伯特·霍维茨(H. Robert Horvitz,1947年3月8日-),美国生物学家,以研究线虫动物门的秀丽隐杆线虫而著名。因发现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程序化凋亡)的遗传调控机理,与悉尼·布伦纳、约翰·E·苏尔斯顿一起获得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个人履历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1947年5月8日出生于芝加哥,先后于1972年和1974年取得哈佛大学生物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后... [阅读全文]

刘禅(蜀汉后主,昭烈帝刘备之子)

创建者:xman
创建时间:2023-06-06 11:18
浏览:29.5K

摘要: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于公元223年继位为帝,在位四十二年。期间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姜维北伐,在位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 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 [阅读全文]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

创建者:xman
创建时间:2023-06-06 11:18
浏览:33.3K

摘要: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 ,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 [阅读全文]

孙夫人(东汉末年刘备的夫人)

创建者:xman
创建时间:2023-06-06 11:16
浏览:26.6K

摘要:孙夫人(?-约223),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东汉末年讨虏将军孙权之妹,曾为左将军刘备之妻。史书《三国志》称之为孙夫人。民间戏剧称之为孙尚香。为巩固孙刘联盟,孙夫人嫁给刘备三年,后来大归回吴,夹在两国之间,有着与传统女性截然不同的桀骜不驯的个性,是有名的侠女,孙夫人在许多小说,戏剧和影视里被不断描绘。人物生平赤壁之战后,孙权妹妹被嫁给了刘备。孙夫人才智敏捷, 刚强勇猛,有她兄长们的风... [阅读全文]

潘秘(三国东吴大臣潘浚二子)

创建者:xman
创建时间:2023-06-06 11:16
浏览:19.6K

摘要:潘秘,三国东吴大臣潘浚二子。孙权的姊陈氏之女嫁给他,后来潘秘为尚书仆射,代替习温为大公平,甚得州里之誉。人物生平潘翥弟,潘浚子也。孙权以姊陈氏女妻之,调湘乡令。秘过辞于温,问曰:"先君昔曰君侯当为州里议主,今果如其言,不审州里谁当复相代者?"温曰:"无过于君也。"后秘为尚书仆射,代温为公平,甚得州里之誉。官职解释襄阳记曰:襄阳习温为荆州大公平。大公平,今之州都。史书记载《三国志注卷六十一 吴书十六... [阅读全文]

孙峻(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的孙子)

创建者:xman
创建时间:2023-06-06 11:09
浏览:47.2K

摘要:孙峻(219年-256年10月19日),字子远 ,是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的孙子,散骑侍郎孙恭的儿子。孙峻骁勇果敢,精明强干,初任武卫都尉兼侍中,孙权病危时。联合诸葛恪共受遗诏,选为辅政大臣。会稽王孙亮即位,升任武卫将军,册封都乡侯。设计诛杀太傅诸葛恪,开始掌握吴国大权,拜丞相、大将军,册封富春县侯。掌权之后,大肆残害宗亲,导致废太子孙... [阅读全文]

孙綝(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

创建者:xman
创建时间:2023-06-06 11:09
浏览:13.7K

摘要:孙綝(chēn)(231年-259年1月18日 ),字子通,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安民都尉孙绰之子。孙綝初任偏将军。太平元年(256年),孙綝的从兄孙峻在北伐曹魏途中过世,他接替其位,升任侍中兼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掌权后,消灭了反对他的大司马滕胤、骠骑将军吕据等重臣,进而升为大将军,封永宁侯。孙綝执政时嗜好杀戮,与吴... [阅读全文]

孙皎(昭义中郎将孙静第三子,武烈帝孙坚之侄)

创建者:xman
创建时间:2023-06-06 11:08
浏览:23.7K

摘要:孙皎(?―219年),字叔朗,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昭义中郎将孙静第三子,武烈帝孙坚之侄,孙权堂弟。初任护军校尉,领兵二千多人,号称精锐部队。后升任都护征虏将军,接替程普都统夏口,曾随吕蒙平定荆州。219年,孙皎病死,孙权追录他的功勋,封其子孙胤为丹阳侯。人物生平初任校尉孙皎初任护军校尉,领兵二千多人。当时,曹操多次出兵攻濡须。孙皎常常赶赴抵御,号称精锐。后来,孙皎升任... [阅读全文]

孙瑜(孙坚之弟孙静的次子,孙权的堂兄)

创建者:xman
创建时间:2023-06-06 11:07
浏览:19.3K

摘要:孙瑜(177年-215年),字仲异,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之弟孙静的次子,孙权的堂兄。官至奋威将军、丹杨太守。孙瑜初以恭义校尉的身份统领士兵,曾跟随周瑜、孙权等人征战,擅于安抚部下、招降纳顺。孙瑜爱读古籍,又请学者马普来为将领官员的子弟讲学,于是东吴开始设立学官。215年,孙瑜去世,时年三十九岁。人物生平孙瑜最初以恭义校尉的身份统领士兵,他手下的宾客、将领和士兵大多数是长江以西的人,孙瑜很... [阅读全文]

孙暠(东汉末年东吴将领,孙坚之弟孙静长子)

创建者:xman
创建时间:2023-06-06 11:06
浏览:22.6K

摘要:孙暠,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宗室,东汉末年东吴将领,孙坚之弟孙静长子。孙策死后,夺权未遂。人物生平孙暠,东吴宗室,孙静长子。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旧仇吴郡太守许贡门客杀害。各地官员都打算奔丧,因时任富春长之虞翻在富春为孙策守丧,引导当时地方官员原地守丧,避免地方空虚。孙暠时为定武中郎将,屯守乌程,整顿兵甲,欲乘时自立,遂兵向会稽。会稽地方以兵自守,等待东吴统治核心的命令。虞... [阅读全文]

孙静(东汉末年长沙太守孙坚之弟)

创建者:xman
创建时间:2023-06-06 11:05
浏览:23.7K

摘要:孙静(157年-215年),字幼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年长沙太守孙坚之弟 ,孙策、孙权之叔。孙坚初起义军时,孙静集合乡里及宗族子弟五六百人作为孙坚的基础队伍。建安元年(196年),孙坚长子孙策进攻会稽,派人请孙静,孙静带家属与孙策在钱塘会面。孙静献计助孙策击败会稽太守王朗,平定会稽。孙策上表任命孙静为奋武校尉,打算委以重任。但孙静留念故乡,不愿出外为官,请求留任家乡镇守,孙策便同意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