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13.3K
4013

南部阳一郎(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南部阳一郎  (Yoichiro Nambu,1921年1月18日—2015年7月5日),出生在日本福井县,博士学位,毕业于东京大学,后加入美国国籍,已故美籍日裔理论物理学家,生前担任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及费米研究所名誉退休教授。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获得者之一。

从20世纪60年代起,他就在粒子物理领域开展了许多先驱性的研究工作,发现了亚原子物理学中的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提出了南部·约纳·拉西尼奥模型(Nambu-Jona-Lasiniomodel),是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2008年10月7日,时任芝加哥大学名誉教授的南部阳一郎因为发现次原子物理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而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人生历程

南部阳一郎1921年出生于日本福井县。出生于日本东京,2岁时移居福井市。

现为大阪市立大学名誉教授,同时也是福井市荣誉市民。从福井县立藤岛高中毕业后,他进入东京帝国大学(1947年起更名为东京大学)理学部物理系学习,于1942年和1952年分别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

1949年,南部阳一郎被大阪市立大学聘为副教授,次年升为教授,当时年仅29岁。

1952年,南部阳一郎应邀赴美,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访问研究。1956年起,任芝加哥大学副教授,1958年升任教授。

1970年加入美国国籍。

1991年被授予芝加哥大学恩里科费米研究所名誉教授。同年,与后藤铁男合作研究提出“南部-后藤理论”,后虽证明该理论是错误的,但1984年因发表超対称性弦理论(超弦理论)而再次引人注目。

学术业绩

南部阳一郎的著名学术贡献包括:提出量子色动力学的色荷、完成粒子物理中自发对称性破缺的早期工作、以及在弦理论领域的开创性研究。他是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南部阳一郎获得了许多学术荣誉和奖励。

1986年,因对自发对称性破缺的研究,他获得了国际理论物理中心颁发的狄拉克奖章。

1994年,美国物理学会将当年樱井奖授予南部阳一郎,以表彰其对场论和粒子物理的贡献。他将超导理论中的自发对称性破缺引入到粒子物理中,开创了基本粒子物理的多个重要思想,因此与俄罗斯物理学家维塔利·京茨堡一起被授予1994/1995年沃尔夫奖。

2005年,因对基本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贡献,他获得富兰克林奖章。

2008年10月7日,因发现亚原子物理学中的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当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南部阳一郎还曾获得罗伯特·奥本海默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82年)、马克斯·普朗克奖章(1985年)和日本文化勋章。

弦理论中的南部·后藤作用以南部阳一郎和后藤铁男的名字命名。在粒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中,满足自发对称性破缺模型的玻色子也被称为南部·戈德斯通玻色子。

超前思想

南部发现的亚原子物理学中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是当今粒子物理“标准理论”的基石,但当上世纪60年代南部提出这一天才设想时,物理界响应者寥寥。“超前”是同行对南部的一致评价。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物理学家爱德华·威滕1995年在《科学美国人》杂志撰文指出,人们不能理解南部,因为他“太超前”。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家布鲁诺·祖米诺在同一期杂志上承认,他与南部刚认识时,他“挣扎着”去理解南部的研究内容。在南部担任名誉教授的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家彼得·弗罗因德说,南部是物理学家中的“特例”。他说,物理学家可以分两种,一种人在发现某个结果后,其他人顺着这个思路,会有新发现;而像南部那样的另类物理学家,尽管人们最终能理解他们的发现,但根本想不出他们当初怎么凭空创造这一理论。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曾经列出20世纪末量子物理学的主要谜团,其中包括对称缺失。另一诺奖得主、芝加哥大学物理学教授詹姆斯·克罗宁为李政道的“失误”做注脚:“南部一直超前于他所处时代,按常理,他的那些重要发现应该是若干年后才有可能取得”。南部则表示,他人口中的“天才设想”并非灵光乍现,他为这一理论思索了整整两年。

诺奖迟到

从治学历程看,南部的天才早早得到展现。南部后来说,1949年汤川秀树成为日本首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对他产生极大激励。事实上,获得诺奖前,南部几乎遍获物理学界种种大奖。1982年,南部获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国家科学奖”。

1994年,他获得声誉仅次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沃尔夫奖。此外,南部曾获本杰明·富兰克林物理奖、罗伯特·奥本海默奖和马克—普朗克奖等。南部在粒子物理学的成就,使他一直是诺贝尔奖的有力候选人,但这一等就是30多年。

南部说,10月7日早晨5时,来自瑞典科学院的一通电话把他叫醒时,他完全没有心理准备,自己根本没想到会在这么一个时间。

学术热情

87岁的南部说,他最惊讶的是3名日本人能同时获奖。他谦虚地表示,小林诚和益川敏英两名晚辈得奖名至实归,没有想到自己也能分享这一殊荣。当同事们向他道贺时,南部开玩笑说,也许诺奖评委会体谅到他的岁数。他说7日上午接到许多电话,不止一个人安慰他,“好在死之前拿奖了”。别看年近九旬,南部仍保持旺盛的学术热情。他说,自己退休后,仍在不懈工作和思考问题,“我想活到老,干到老”。南部说,就像当年自己受到汤川秀树获奖激励那样,他希望自己的获奖能鼓舞日本的青年研究人员。他寄语后进说,尽管互联网提供了无尽学术资源,但或许会导致“独立思考的丧失”,他强调,独立思考是研究的出发点。

获得奖项

1978年——日本文化勋章。

1982年——美国国家科学奖。

1985年——马克斯·普朗克奖章。

1986年——狄拉克奖。

1994年——J·J·樱井奖。

2005年——富兰克林奖章。

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4013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