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30.9K
5237

中杜鹃

中杜鹃别名筒鸟、山郭公、中喀咕、蓬蓬鸟,为鹃形目、杜鹃科、杜鹃属鸟类,原产于亚洲东南部、大洋洲北部,中国、孟加拉、不丹、柬埔寨、印度、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帕劳、菲律宾、泰国、越南。野生于山地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阔叶林等茂密的森林中,偶尔也出现于山麓平原人工林和林缘地带。1843年命,共2个亚种。夏季繁殖于海拔1300-2700m的丘陵山地。我国主要为夏候鸟,部分为旅鸟。春季多于4-5月迁来,秋季于9-10月迁走。华北亚种繁殖于中国西北及东北。指名亚种繁殖长江以南地区。

与大杜鹃及四声杜鹃区别在于胸部横斑较粗较宽。常单独活动,多站在高大而茂密的树上不断的鸣叫。有时也边飞边叫和在夜间鸣叫。鸣声低沉,单调,为二音节一度,其声似“嘣-嘣”。

科目分类:鹃形

生存环境:丛林

颜色分类:褐色_灰色

性情分类:陆禽

最大体型:34cm

迁徙类型:候鸟

寿命年限:15年

适宜温度:22℃±10℃

食物饲料:昆虫

中杜鹃形态特征

体长27-34cm,重70-130g。中杜鹃的额、头顶至后颈灰褐色。背、腰至尾上覆羽蓝灰褐色。翅暗褐色,翅上小覆羽略沾蓝色。初级飞羽内侧具白色横斑。中央尾羽黑褐色,羽轴辉褐色,羽端微具白色,羽轴两侧具有成对排列,但不甚整齐的小白斑。外侧尾羽褐色,羽轴两侧也有呈对生排列而不整齐的白斑,端缘白斑较大。颏、喉、前颈、颈侧至上胸银灰色,下胸、腹和两胁白色,具宽的黑褐色横斑。虹膜黄色,嘴铅灰色,下嘴灰白色,嘴角黄绿色,脚橘黄色,爪黄褐色。

中杜鹃生活习性

性较隐匿,常常仅闻其声。

中杜鹃饲养方法

主要以昆虫为食。尤其喜食鳞翅耳幼虫和鞘翅目昆虫。

中杜鹃雌雄分辨

幼鸟头、颈、背褐色、具白色羽端。颏、喉灰而具褐色纵纹。羽端棕色,胸、腹较褐。

中杜鹃繁殖方式

繁殖期为5-7月。繁殖期间鸣声频繁。反复不变的重复同一单调的声音,有时晚上也可听见。无固定配偶,也不自己营巢和孵卵。常将卵产于短翅树莺、灰脚柳莺、冠纹柳莺、冕柳莺、灰头鹪莺、缝叶莺、白喉短翅莺、灰背燕尾、黄喉鹀、树鹨等雀形目鸟类巢中,由这些鸟代孵代育。卵的颜色也常随寄主卵色而变化。但大小明显不同,孵化期也多较寄主卵短。

5237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