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34.1K
6358

雀鹰(亚洲雀鹰、非洲雀鹰、地中海雀鹰、喜马拉雅雀鹰)

雀鹰别名亚洲雀鹰、非洲雀鹰、地中海雀鹰、喜马拉雅雀鹰,为隼形目、鹰科、鹰属鸟类,原产于繁殖于欧亚大陆,往南到非洲西北部,往东到伊朗、印度、日本和中国北方。越冬地在地中海、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长江以南。野生于针叶林、混交林、阔叶林等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冬季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山脚平原、农田地边、以及村庄附近,尤其喜欢在林缘、河谷活动。1758年命名,共6个亚种。部分为候鸟,部分为留鸟。春季于4-5月迁到繁殖地,秋季于10-11月离开繁殖地。

小型猛禽,翅阔而圆,尾较长。日行性,常单独生活。飞行能力很强,飞行有力而灵巧,速度极快,能巧妙的在树丛间穿行飞翔,每小时可达数百公里。喜欢从栖处或“伏击”飞行中捕食,是鹰类中的捕鼠能手。

科目分类:鹰科

生存环境:丛林

颜色分类:褐色_灰色

性情分类:猛禽

最大体型:41cm

迁徙类型:候鸟

寿命年限:18年

适宜温度:20℃±10℃

食物饲料:肉食

雀鹰形态特征

体长30-41cm,重130-300g。雄鸟上体鼠灰色或暗灰色,头顶、枕和后颈较暗,前额微缀棕色,后颈羽基白色,常显露于外,其余上体自背至尾上覆羽暗灰色,尾上覆羽羽端有时缀有白色。尾羽灰褐色,具灰白色端斑和较宽的黑褐色次端斑。尾具4-5道黑褐色横斑,飞翔时翼后缘略为突出,翼下飞羽具数道黑褐色横带。虹膜橙黄色,嘴暗铅灰色、尖端黑色、基部黄绿色,蜡膜黄色或黄绿色,脚和趾橙黄色,爪黑色。

雀鹰生活习性

能巧妙地在树丛之间穿梭飞翔,飞翔时先两翅快速鼓动飞翔一阵后,接着滑翔,二者交互进行。

雀鹰饲养方法

以雀形目小鸟、昆虫和鼠类为食,也捕食鸽形目鸟类和榛鸡等小的鸡形目鸟类,有时亦捕食野兔、蛇、昆虫幼虫。雀鹰发现地面上的猎物后,就急飞直下,突然扑向猎物,用锐利的爪捕猎,然后再飞回栖息的树上,用爪按住猎获物,用嘴嘶裂吞食。攻击鸡类等体形较大的猎物时,常采取反复进攻的手段,有时第一、二次仅能使猎物受到轻伤或散落一些羽毛,但在多次打击下,也难免被击垮,失去抵抗能力,成为雀鹰的“盘中餐”。

雀鹰雌雄分辨

雌鸟体型比雄鸟大。上体灰褐色,前额乳白色或缀有淡棕黄色,头顶至后颈灰褐色或鼠灰色,具有较多羽基显露出来的白斑,上体自背至尾上覆羽灰褐色或褐色,尾上覆羽通常具白色羽尖,尾羽和飞羽暗褐色。下体乳白色,颏和喉部具较宽的暗褐色纵纹,胸、腹和两胁以及覆腿羽均具暗褐色横斑,其余似雄鸟。幼鸟头顶至后颈栗褐色,枕和后颈羽基灰白色,背至尾上覆羽暗褐色,翅和尾似雌鸟。喉黄白色,具黑褐色羽干纹,胸以下具黄褐色或褐色横斑。其余似成鸟。

雀鹰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营巢于森林中的树上。巢区和巢均较固定,常多年利用。巢呈碟形,主要由枯树枝构成,内垫有云杉小枝和械树、卫茅等新鲜树叶。每窝产卵通常3-4枚,偶尔有多至5枚和6枚甚至7枚和少至2枚的,通常间隔1天产1枚卵。卵呈椭圆形或近圆形,鸭蛋清色、光滑无斑。雌鸟孵卵,雄鸟偶尔亦参与孵卵活动,孵化期32-35天。雏鸟晚成性,经过24-30天的巢期生活,雏鸟即具飞翔能力和离巢。

6358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雀嘴八哥
下一篇:鹊鸲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