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K
8647
白族三道茶
茶俗(白族三道茶),起源于公元8世纪的南诏时期,是白族人民喜庆节日待客的独特礼仪。
白族三道茶有三种口味,先苦后甜,蕴含着“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第一道为苦茶,味道微苦,寓意人的一生经历波折。做法是把绿茶放入已被烘热的空茶罐中并用炭火烘烤和抖动,直到茶叶微黄,散发出香味后可冲入少量沸水,茶罐中顿时发出隆隆之声,犹如响雷,故称“雷响茶”“百抖茶”。此时,茶汤呈琥珀色,浓香扑鼻,即可敬献客人。第二道茶为甜茶或糖茶,是将切成薄片的核桃仁和红糖放入沸水中饮用,此茶寓意苦尽甘来。第三道茶为回味茶,是将蜂蜜和少许花椒、桂皮放入盅内,沏上茶水,味甜微麻又略苦,寓意人老时对一生的回味。白族三道茶既有养身保健的功能,又有清凉解暑、滋阴润肺的药用价值。
白族三道茶对茶艺工序有严格要求,除“三道”外,还有“六则”“十八序”。其中,“六则”是指选用上等好茶、道道皆烤、铜壶烧水、木炭生火、砂罐焙茗、专用佐料。“十八序”是指主就座、主宾寒暄、品尝点心、赏茶观形、精心焙烤、佐料制作、备水烧煨、分道冲泡、进具温杯、分盅冲茶、按客奉献、主宾互敬、观其汤色、闻其香气、品其滋味、论茶述艺、祝福吉祥、拱手道谢等。 三道茶是白族民间礼宾待客的一种重要的传统礼俗,体现了白族人民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2014年,茶俗(白族三道茶)入选中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