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K
8218
处容舞
处容舞(Cheoyongmu)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朝鲜族面具舞,以纪念东海龙王之子处容为基础,也是所记载的最早的新罗时期(公元前57年~公元935年)的宫廷舞。常在皇家宴会上表演,或在新年除夕作为驱邪、祈福的仪式表演。因为该舞蹈常在年底表演,被赋予辟邪和驱邪的意义,也被看作是一种萨满教舞蹈。
处容是韩国传说中的龙王的儿子。他是长着人身的神,通过歌唱和舞蹈,把他在凡间的妻子从天花鬼手中解救了出来。处容舞起源于公元9世纪的一人舞。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了二人舞、五人舞。
到朝鲜王朝初期,处容舞演变成五人舞,并成为过新年之前驱除鬼怪的活动仪式。五名男子分别身着白色、蓝色、黑色、红色和黄色的华丽服装,代表着四个方位和一个中心,一会儿各自起舞,一会儿一起欢舞。处容舞所使用的背景音乐则是咒术表演曲调。他们戴着浅酒红色的面具,代表着人神,饰有白牙、戴着锡耳环和铅珠项链,一顶黑帽,上面装饰着两朵牡丹花和七朵桃花,用以驱邪避恶、祈福纳祥。
舞蹈者的动作姿态威严、充满活力,风格多样、音乐节奏丰富,间有一些抒情歌曲的唱诵。在当地文化中,有很多关于处容的民间神话,包括相信将他的形象刻在房屋的大门上,可以祛除天花和其他疾病。处容舞还体现了古代的朴素思想,例如,以阴阳五行说(宇宙中万物、万事的生成和消失都是按阴阳和五行的变迁规律而运转的)为基本精神,含有避过噩运的含义。
舞者用华丽、绚烂的舞蹈,充满活力的舞姿,呈现出坚毅的面貌,与面具浑然一体。舞蹈面具的制作也是展现传统工艺技能的重要机会。该艺术是当地传统文化的体现,将人们的哲学与价值观融入到了服装和舞蹈动作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处容舞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