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24.6K
8128

卡拉格兹

卡拉格兹,土耳其语意为“黑眼睛”,是土耳其皮影戏里的主要角色之一。他大眼圆脸,配上浓密的络腮胡,性格活泼而幽默,虽然偶尔粗鲁,但内心善良,是土耳其人最喜欢的民间英雄形象,因此也成了土耳其皮影戏的别称。

土耳其皮影戏受中国皮影戏影响而诞生,其形象是以薄牛皮或骆驼皮制作而成的人或物的形状,用杆子支撑起来,在光源前面的幕布上投下影子来进行表演。一场皮影戏的开始通常是投射一个介绍开场的人物,提示戏剧的主题,然后这个人物随着一声尖锐的哨声而消失,接着就是主要的戏剧场面:融合歌唱、小手鼓、诗歌、神话、绕口令和谜语。

皮影戏的主要角色是卡拉格兹(Karagöz)和哈奇瓦(Hacivat),相传他们曾是布尔萨清真寺的建筑工人,十分擅长讲笑话,后人就将他们所讲的幽默故事以皮影戏的形式流传了下来。其他配角包括表演歌舞的女歌手(Kantocu)、魔术杂技演员(Hokkabaz)等许多其他人物,表演中有大量的双关语和地方口音的模仿。

皮影艺人被称作哈亚希(Hayali),是博学多能之人,既能操作表演皮影,也能表演唱歌和朗诵,其临场应变能力十分重要。哈亚希有一名或多名学徒助手,这些人通过帮助制作皮影人物和为动作伴奏来学艺。乐师伴奏的乐器则包括了如达伏尔鼓、巴拉玛六弦琴、戴夫手鼓、卡巴克鼓、撒兹琴等诸多土耳其的特色乐器。

最初,皮影戏是伊斯兰教每年的割礼节和斋月仪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故事中也常常含有传统道德观念,具有教化人心的作用。如今,卡拉格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节日、婚礼等场合中,也常在在大城市的剧场、学校和商业街中演出,成为一项固定节目,其最初的宗教意义逐渐淡化,逐渐成为大众化的娱乐活动。皮影戏也包括了口头文学,这种文学形式存在于以前的每一种文化中,主要是针对社会事件的逗趣和讽刺,积累并流传至今。该戏剧传统是各种文化长期交流融合的产物,通过娱乐的方式,使人们更紧密地聚集在一起,增强了彼此间的文化认同感。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卡拉格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8128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玛洛亚
下一篇:剪刀舞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