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燕鸥(黄嘴河燕鸥、印度河燕鸥)
摘要:河燕鸥:别名黄嘴河燕鸥、印度河燕鸥,为鸥形目、鸥科、燕鸥属鸟类,原产于亚洲南部曾广泛分布,包括中国(云南西部)、印度、孟加拉、柬埔寨、缅甸、巴基斯坦和泰国。野生江河附近,或沿岸的湖泊和沼泽,很少出现于河口。在沙质和岩石岛屿上繁殖,尤其是河流沿岸。1831年命名。形态似黑腹燕鸥,但体型大许多,且下体白色。2021年列为我国1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中型水禽,与海鸥家族不同,主要生活在淡水的河流湖泊,且与... [阅读全文]
摘要:河燕鸥:别名黄嘴河燕鸥、印度河燕鸥,为鸥形目、鸥科、燕鸥属鸟类,原产于亚洲南部曾广泛分布,包括中国(云南西部)、印度、孟加拉、柬埔寨、缅甸、巴基斯坦和泰国。野生江河附近,或沿岸的湖泊和沼泽,很少出现于河口。在沙质和岩石岛屿上繁殖,尤其是河流沿岸。1831年命名。形态似黑腹燕鸥,但体型大许多,且下体白色。2021年列为我国1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中型水禽,与海鸥家族不同,主要生活在淡水的河流湖泊,且与... [阅读全文]
摘要:洪堡企鹅:别名秘鲁企鹅、洪氏环企鹅、汉波德企鹅,为企鹅目、企鹅科、环企鹅属鸟类,原产于南美洲智利、秘鲁西海岸,繁殖于洪堡沿岸亚热带小岛上。1834年命名。唯一曾在北半球发现的企鹅(2002年),但生物学家认为,该企鹅可能原来是智利或秘鲁渔民的宠物,在该渔船在阿拉斯加捕鱼时逃逸。中型企鹅,体型虽然不大,但游泳时速却可达60km。晚间连续不断地呼叫,叫声喧闹似驴。2020年IUCN列为易危。与其他大多... [阅读全文]
摘要:红背鼠鸟,为鼠鸟目、鼠鸟科、鼠鸟属鸟类,原产于非洲安哥拉、刚果。野生于荆棘灌丛或丛林中。非常喜欢群居,并相互合作。十分贪吃,食量大且消化慢,因此,常将腹部胀成鼓鼓的壶状。为了稳定沉重的身体,常将两腿张成与肩同宽,“挂”在树上。2000年前,数量曾经较多,但2004年后,数量急剧下降。2010年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濒危物种。尾羽极长,足足是身长的2倍,且羽冠丰满,观赏性极强,非常漂亮... [阅读全文]
摘要:红嘴巨鸥:别名澳洲红嘴巨鸥,为鸥形目、鸥科、巨鸥属鸟类,原产于南美洲除外的大部分地区均有广泛分布。我国东南沿海也有广泛分布。野生于海岸、河口、沿海沼泽,也进入内陆平原和荒漠中的淡水湖泊与河流。1770年命名,共2个亚种。飞行敏捷而有力,两翅煽动缓慢而轻。当发现水中食物时,常嘴朝下的在上空盘旋,然后突然冲下,扎入水中和潜入水下捕食。中大型海鸥,巨鸥属唯一物种。世界分布范围最广的鸟类之一,且能进入内陆... [阅读全文]
摘要:皇家企鹅:别名皇室企鹅、白颊黄眉企鹅,为企鹅目、企鹅科、冠企鹅属鸟类,原产于大洋洲澳大利亚麦格理岛。阿根廷、马尔维纳斯、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有游荡。1876年命名。2018年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其列为近危物种。较为活跃企鹅品种,有一定的迁徙特性。白天群体活动,但返回巢穴却具有很强的领地性。通常会潜水6-32m捕食,最深可到226m。大多数企鹅野外的平均寿命为15-20... [阅读全文]
摘要:黄眼企鹅,为企鹅目、企鹅科、黄眼企鹅属鸟类,原产于大洋洲新西兰南部斯图尔特岛、奥塔哥半岛、奥克兰群岛、坎贝尔岛、南岛沿岸特有物种。分布区域极为狭窄,不迁徙,全年都在此范围内生活。筑巢于森林和灌丛之间的地带。1841年命名。它常伸长脖子对天大叫,胸肌起伏,或面对面引吭高歌,乍看如吵架一般,其实它们是相亲相爱的,也常常交头接耳,卿卿我我。2018年IUCN列为濒危。中型企鹅,是不生活在南极体型最大的企... [阅读全文]
摘要:剪嘴鸥:别名印度剪嘴鸥,为鸥形目、剪嘴鸥科、剪嘴鸥属鸟类,原产于亚洲南部印度、孟加拉、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越南。我国境内已区域性灭绝,偶有迷鸟。野生于大江、大河、湖泊、河口、海滨。1838年命名。叫声粗大如咆哮,求偶时鸣声轻柔。2017年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易危物种。大中型水鸟,野生区域以淡水为主。性喜群居,常在黄昏和夜间活动,飞行敏捷和快速。具有独特捕鱼技巧,... [阅读全文]
摘要:角海鹦:别名海鹦,为鸥形目、海雀科、海鹦属鸟类,原产于太平洋北部海域。平时栖息于海洋上,只有繁殖时期才回到岸边的岛屿或陆地。1821年命名。筑巢于沿海岛屿的悬崖峭壁上的石缝中。巢穴主要用作休息、睡觉和储藏食物。平时在大海的上空展翅飞翔。阿拉斯加原住民以角海鹦为食品,用其羽毛制作衣物,在白令海峡地区也采集鸟卵为食物。2013年IUCN列为低危物种。如鹦鹉般美丽可爱,因此被称为海鹦。是世界上潜水本领最... [阅读全文]
摘要:角嘴海雀:别名大西洋角嘴海雀,为鸥形目、海雀科、角嘴海雀属鸟类,原产于亚洲东北部、北美洲西北部,冬季在日本九州、对马海峡、韩国沿海和北太平洋地区繁殖。我国辽宁南部旅顺有分布。夏季主要栖息于海岛、海岸和附近洋面上,非繁殖期则主要栖息于不冻的海洋中。1811年命名。中型海鸟,常成小群活动,善游泳和潜水,4-8月的筑巢季节,冰岛西南部的威斯特曼群岛上,约有83万只处于繁殖期的成鸟,大约占全球数量的20%... [阅读全文]
摘要:蓝枕鼠鸟,为鼠鸟目、鼠鸟科、长尾鼠鸟属鸟类,原产于非洲贝宁、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乍得、吉布提、厄立特里亚、乍得、刚果、埃塞俄比亚、几内亚比绍、肯尼亚、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卢旺达、塞内加尔、索马里、苏丹、坦桑尼亚、乌干达等国。1766年命名,共3个亚种。在荆棘灌丛中活动,常拍翅短距离水平飞行或滑翔。由于食量大,吃得多,整个身体显得较胖。时常集群紧紧地挤在一起栖息,相互梳理羽毛... [阅读全文]
摘要:毛腿沙鸡:别名沙鸡、辍鸡、寇雉、突厥雀、沙半斤,为鸽形目、沙鸡科、毛腿沙鸡属鸟类,原产于欧洲西北部、亚洲中北部及东北部,我国分布于内蒙、甘肃、青海、新疆、河北、山东及东三省。野生于平原草地、荒漠和半荒漠地区,也栖息于盐碱森林平原和沙石原野。1773年命名。大小似家鸽,但尾甚长而尖,翅亦尖长。通体沙灰色,背部密被黑色横斑。行走时,身体左右摆动。飞行呈波浪前进,常贴地面低飞,两翅扇动快,发出呼呼声响,... [阅读全文]
摘要:美洲夜鹰:别名墨西哥美洲夜鹰,为夜鹰目、夜鹰科、美洲夜鹰属鸟类,原产于北美洲中部及南部、南美洲中部及北部。野生于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森林、草原、湿地、海洋潮间及沿岸。1771年命名,共9个亚种。适应性极强,分布范围很广。叫声响亮,不停的反复,雄鸟会发出口哨声。在美国当地被称为“会飞的蜍、蝙蝠”,但是最常用的名字还是“夜鹰”。夜鹰家族通常都是夜行性鸟类,但它却极为特殊,通常在白天的大部分时间活动,黄昏... [阅读全文]
摘要:普通燕鸥:别名燕鸥、中亚燕鸥,为鸥形目、鸥科、燕鸥属鸟类,原产于世界各地沿海地区均有分布,也常进入内陆地区。我国繁殖于新疆、青海、甘肃、四川、陕西、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河北、山东、山西等省,迁经河北、湖北、陕西、福建、广东、香港、海南岛和台湾。野生于平原、草地、荒漠中的湖泊、河流、水塘和沼泽地带,也出现于河口、海岸和沿海、沼泽与水塘。1758年命名,共4个亚种。迁徙范围极广,繁殖于北半... [阅读全文]
摘要:南极燕鸥:别名蜈蚣草燕鸥,为鸥形目、鸥科、燕鸥属鸟类,原产于南极洲及周边小岛,野生于海岸的裸露岩石区。1789年命名,共有6个亚种。体型中等,外形与北极燕鸥非常相似,但它体型较为粗壮。虽与世界最擅长长途飞行的候鸟,北极燕鸥为近亲。但它繁殖后不会像北极燕鸥那样,进行壮观的长途迁徙,活动范围通常在繁殖岛屿两公里范围内。科目分类:鸥形生存环境:海岸颜色分类:黑色_灰色性情分类:游禽最大体型:40cm迁徙... [阅读全文]
摘要:翘眉企鹅:别名竖冠企鹅、冠毛企鹅、直冠角企鹅,为企鹅目、企鹅科、冠企鹅属鸟类,原产于南极洲附近沿岸海域,繁殖期分布于新西兰的奥克兰群岛和坎贝尔岛。1845年命名。肢体语言十分丰富,包括头部上下摆动,相互问候。弯腰、颤抖、低头和相互梳理,通常用于性行为前的调情。打斗时显示的动作和声音包括低下头并发出咆哮或吠叫,并通过扭转彼此咬定的鸟喙或在用脚蹼跳动时咬住对方的脖子来直接战斗。2016年IUCN列为濒...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