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利企鹅
摘要:阿德利企鹅别名阿黛利企鹅,为企鹅目、企鹅科、阿德利企鹅属鸟类,原产于南极洲海岸及附近岛屿。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南极附近偶见旅鸟。海洋中越冬,成群在浮冰上活动,春天返回陆地繁殖。1841年命名。返回陆地繁殖的行军中,遇到冰层阻挡,能垂直窜高2m,跳上浮冰继续前进。为使蛋保持温度,将蛋放在脚面上,采取站立的方式孵蛋。南极最常见的中型企鹅,繁殖期领地性很强,同类间具有很强的攻击性。不能飞行,善... [阅读全文]
摘要:阿德利企鹅别名阿黛利企鹅,为企鹅目、企鹅科、阿德利企鹅属鸟类,原产于南极洲海岸及附近岛屿。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南极附近偶见旅鸟。海洋中越冬,成群在浮冰上活动,春天返回陆地繁殖。1841年命名。返回陆地繁殖的行军中,遇到冰层阻挡,能垂直窜高2m,跳上浮冰继续前进。为使蛋保持温度,将蛋放在脚面上,采取站立的方式孵蛋。南极最常见的中型企鹅,繁殖期领地性很强,同类间具有很强的攻击性。不能飞行,善... [阅读全文]
摘要:白背鼠鸟为鼠鸟目、鼠鸟科、鼠鸟属鸟类,原产于非洲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南非。1766年命名,共2个亚种。栖息于稀疏的林地或树林。它们生活的地方,通常自然资源丰富。它常将两腿张成与肩同宽,“挂”在树上。2010年IUCN将其列为濒危物种。鼠鸟目是鸟类中种类最少的目之一,只有1科1属6种,只分布于非洲大陆,是现存鸟类中,唯一只分布于一个大陆的目,且与其他大陆的鸟类亲缘关系都非常远。小型鸟类,大小似雀,身... [阅读全文]
摘要:白翅浮鸥为鸥形目、鸥科、浮鸥属鸟类,原产于欧亚大陆、大洋洲、非洲及北美洲东部,除南美洲外,各大洲均有广泛分布。我国繁殖于东三省、内蒙、河北。越冬和迁徙时途径新疆、河北、陕西、山西、山东、湖南、长江下游、浙江、江西、福建、广东、香港、海南岛、台湾和澎湖列岛厦兰屿。野生于内陆河流、湖泊、沼泽、河口和附近沼泽与水塘中。有时也出现在沿海沼泽地带。1815年命名。欧洲中部数量稀少,但在欧洲东部、亚洲中部和东... [阅读全文]
摘要:白颊燕鸥别名小燕鸥、小海燕,为鸥形目、鸥科、燕鸥属鸟类,原产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大洋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印度次大陆及中国。野生于海边沙滩、湖泊、河流、沼泽等内陆水域附近的草丛、苇丛及灌木丛中,以及沿海海岸、近海无人岛礁等处。1764年命名,共6个亚种。我国多见夏季繁殖群体,新疆西部喀什,从东北至西南及华南沿海和海南岛。每年春夏之交,成群结队、越过重洋。夏天,在海滨湿地周边繁衍生息、生儿育女。秋风吹起... [阅读全文]
摘要:斑海雀为鸥形目、海雀科、斑海雀属鸟类,原产于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沿海地区。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海岸、岛屿,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海洋和沿海地区,有时也出现于大的内陆湖泊中的淡水水域,如大型湖泊,鱼场等。1789年命名,原含有2个亚种,1998年,长嘴斑海雀被世界鸟盟确定为独立物种。2013年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濒危物种。中小型海鸟,栖于及海岸附近,翅窄而短小,尾短,游泳时嘴和尾均上翘... [阅读全文]
摘要:白眶海鸽别名白斑翅海鸽,为鸥形目、海雀科、海鸽属鸟类,原产于北美洲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湿地。体型大小及形态与鸽子都有些相似。虽被称为海雀,确是海雀家族中,为数不多可以生活在内陆淡水水域的鸟类。体羽漆黑,只有眼部周围的羽毛呈白色,就像被晒黑的滑雪运动员一样,加上红红的腿,对比极强,十分美丽。科目分类:海雀生存环境:湿地颜色分类:白色_黑色性情分类:游禽最大体型:38cm迁徙类型:留鸟寿命年限:2... [阅读全文]
摘要:斑尾鸥为鸥形目、鸥科、鸥属鸟类,原产于南美洲西部的太平洋沿岸,从厄瓜多尔到智利中部。野生于海洋近岸,海洋潮间带、海洋上层海岸。1829年命名。体型中等的鸥类,低潮时,常在岩石中觅食,寻找各种硬壳猎物,它也会在离海岸数公里处觅食。可以发出短暂而清脆的Yap或Yeow声,也可以发出连续而清脆的Yaaaah声。科目分类:鸥形生存环境:海岸颜色分类:白色_黑色性情分类:游禽最大体型:55cm迁徙类型:留鸟... [阅读全文]
摘要:北美小夜鹰:别名弱夜鹰,为夜鹰目、夜鹰科、小夜鹰属鸟类,原产于北美洲美国、加拿大、格陵兰、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及墨西哥境内北美与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及中美洲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是极为罕见的,几种可以冬眠... [阅读全文]
摘要:扁嘴海雀:别名古海鸟、海鹌鹑、短嘴海鸠,为鸥形目、海雀科、扁嘴海雀属鸟类,原产于北半球太平洋东部及西部沿海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及台湾地区有分布。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及远东海岸,越冬于我国东南沿海。夏季栖息于海岸和海岛悬岩与岩石上,冬季主要栖息于开阔的海洋中。1789年命名,共2个亚种。冬天的滩涂,一群群摇摆着矮矮胖胖的身姿,仿佛来自南极世界的企鹅,唱着晨曲,从滩上扑向湍流。潜水动作十分灵巧,速度甚至... [阅读全文]
摘要:长冠企鹅:别名长眉企鹅、通心面企鹅、马可罗尼企鹅、马卡罗尼企鹅,为企鹅目、企鹅科、冠企鹅属鸟类,原产于南极洲、布维岛、智利、马岛、南非等地繁殖。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可见游荡。1837年命名。10月到达繁殖地,在岩石上用石块筑巢,11月产卵。会与成千上万的鸟类聚集,繁殖地十分嘈杂。与其他冠毛企鹅一样,会产2枚卵,第1枚卵较小,存活的机会也较小。孵卵和哺育由亲鸟轮流负责,但雏鸟长至约2个... [阅读全文]
摘要:长尾夜鹰:别名斑尾长尾夜鹰、双斑长尾夜鹰,为夜鹰目、夜鹰科、夜鹰属鸟类,原产于大洋洲、亚洲南部。野生于热带及亚热带,海拔2700m以下的山地森林、灌丛、红树林、稀树草原、湿地。1821年命名,共6个亚种。晨昏时,常在栖木上或于飞行中鸣叫约半小时,叫声类似于连续的Tok-Tok-Tok。夜行性,白天多蹲伏于密林或草地上,有时也见站于路边岩石上。在树上栖息时,身体常与树干平行,蹲伏于树干上,由于体色和... [阅读全文]
摘要:长尾贼鸥:别名黑贼鸥,为鸥形目、贼鸥科、贼鸥属鸟类,原产于繁殖期分布于北极海洋中的岛屿和北极苔原带。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繁殖地南部海洋,远至地中海、大西洋、非洲西部沿海和美国、日本沿海。我国分布于福建、台湾、南海、香港周边海域。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北极苔原、海岸、丘陵苔原和海中岛屿。冬季主要栖息于海上和近海地区,迁徙期间偶尔也出现于内陆河流与湖泊等水体中。1819年命名,共2个亚种。翅窄长而尖,嘴较短粗... [阅读全文]
摘要:长嘴斑海雀为鸥形目、海雀科、斑海雀属鸟类,原产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部沿岸,包括中国(东三省、山东、福建附近海域)、俄罗斯、日本、朝鲜、韩国。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海岸、岛屿,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海洋和沿海地区,有时也出现于大的内陆湖泊中的淡水水域,如大型湖泊,鱼场等。1811年命名。曾归属于斑海雀的亚种,1998年被世界鸟盟确定为独立物种。我国境内为冬候鸟和游荡鸟。游泳时嘴和尾均上翘。2013年IUCN《... [阅读全文]
摘要:茶色蛙嘴夜鹰:别名蛙嘴夜鹰,为夜鹰目、蟆口鸱科、蟆口鸱属属鸟类,原产于大洋洲澳大利亚,分布于澳洲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野生于茂密的森林中。蟆口鸱科共2属12种,因嘴裂宽似蛙而得名,与夜鹰目其他品种不同,蛙嘴夜鹰嘴坚实并稍钩曲。澳大利亚特有,且是当地最常见的夜鹰品种,被原住居民形象地称为“鼻子上长羽毛的家伙”。叫声为低沉的Morepork或Mopoke,声音略带共鸣,时急时缓,让人很难确定其具体位置。... [阅读全文]
摘要:簇羽海鹦:别名海鸭、花魁鸟、善知鸟、海鹦鹉、酒糟鼻,为鸥形目、海雀科、海鹦属鸟类,原产于太平洋北部、大西洋北部,包括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日本附近沿岸地区。巢筑于岛屿和沿海地区的悬崖峭壁上。1769年命名。可在水下挥动翅膀游泳,可潜水20-30秒。它一直是当地居民的食材,皮毛被用来制作羽毛大衣。高度社会化的鸟类,集大群生活,常10-25只的群体合作捕鱼。它体态优美,是非常稀有的观赏鸟类。它的繁殖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