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烈皇后(孙坚妻子和孙权生母吴氏)
摘要:武烈皇后吴氏(?-202年或207年),本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后迁吴郡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吴辉之女,孙坚之妻,孙策、孙权生母。吴夫人有胆识,能决断,是孙策平定江东和孙权当政前期诸多军政问题的"定议"者,对孙吴立国江东发挥了重要作用。吴夫人致力于缓和孙策与江东土著的关系,改变一味杀戮的残暴政策 。受其影响,孙权在张昭等人辅助下优遇士人,开启了孙吴的"江东化"进程 。建安五年(200年... [阅读全文]
摘要:武烈皇后吴氏(?-202年或207年),本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后迁吴郡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吴辉之女,孙坚之妻,孙策、孙权生母。吴夫人有胆识,能决断,是孙策平定江东和孙权当政前期诸多军政问题的"定议"者,对孙吴立国江东发挥了重要作用。吴夫人致力于缓和孙策与江东土著的关系,改变一味杀戮的残暴政策 。受其影响,孙权在张昭等人辅助下优遇士人,开启了孙吴的"江东化"进程 。建安五年(200年... [阅读全文]
摘要:大乔(生卒年不详),庐江郡皖县(今安徽省潜山市)人,东汉末年江东孙策的夫人,本姓"桥",小说《三国演义》误作"乔",因为同时还有一个妹妹嫁给周瑜,为了进行区分,姐姐习惯称作"大乔(桥)"。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十二月,皖城失陷,大乔遂被孙策所纳。清朝时期,薛福成的《庸盦笔记》,传说大乔在孙策死后,哭泣数月而卒。但终究只是后世传说,不足为凭。人物生平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十二月,孙策攻取扬州庐江... [阅读全文]
摘要:孙翊(184年-204年),又名孙俨,字叔弼,是孙坚的第三子,孙策、孙权的弟弟。曾被大臣推荐为继承者。孙权继位后,孙翊任丹杨太守,后被身边的人边鸿刺杀。人物生平迁居江都初平三年(192年),孙策在孙坚下葬后举家移居江都,并在那里遇到张纮,孙策决定向袁术请得父亲旧部,占领吴会以报父仇。孙翊等与母亲则迁居丹阳。孙策后受命为袁术攻打庐江,刘繇对孙策产生误解、猜疑。但孙策的家人都在州中,于是,朱治派人到曲... [阅读全文]
摘要:孙朗,三国时期吴国人物。据《三国志·吴书·孙坚传》的引注《志林》记载,孙朗为孙坚庶子,生母不明,别名孙仁。历史概述孙坚的庶子,别名孙仁 ,年龄在孙坚和吴氏的四子之下。人物争议《江表传》中记载,吴黄武元年(222年),曹休出兵洞口,吕范率军抵御。当时孙匡(孙朗)是定武中郎将从征,违反吕范的命令而放火,烧损茅芒,因此,军用不足。按军法本当处死,因他的宗亲身份被吕范交付孙权处理。孙权分其家族为丁氏,禁锢... [阅读全文]
摘要: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中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在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并于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人物生平总角之好孙策乃吴氏所出,是长沙太守孙坚的长子。 据《搜... [阅读全文]
摘要:孙匡(生卒年不详),字季佐,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孙坚的第四子,孙策、孙权、孙翊的亲弟弟。人物生平孙坚去世,孙策本应袭爵乌程侯,但孙策将爵位让给弟弟孙匡 。至建安二年(196年),在孙策表明欲讨伐自立为帝的袁术后,汉朝任命孙策为骑都尉领会稽太守,袭爵乌程侯。孙匡后来被举孝廉、茂才,但还没有正式为官,就去世了,年仅二十多岁。亲属成员父母父亲:孙坚 (吴武烈皇帝)母亲:吴氏 (... [阅读全文]
摘要:孙坚(155年-191年 ),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东汉末年将领、军阀,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据传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其子孙权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人物生平少年英雄孙氏世代在吴地作官。家在富春... [阅读全文]
摘要:杨松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张鲁帐下谋士,极贪钱财。马超与其弟杨柏不和,兄弟二人商议,亦有图马超之心。刘备用金银结好杨松,用计招降马超。曹公征汉中时,杨松因收其金银,先害庞德使之投曹,后又为曹操内应,城破,因卖主求荣,曹操即命斩之于市曹示众。人物经历马超与其弟杨柏不和,兄弟二人商议,亦有图马超之心。刘备用金银结好杨松,用计招降马超。曹公征汉中时,杨松因收其金银,先害庞德使之投曹,后又为曹操内应... [阅读全文]
摘要:悉尼·布伦纳,(Sydney Brenner,1927年1月13日-2019年4月5日),南非生物学家,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悉尼·布伦纳于2019年4月5日在新加坡逝世,享年92岁 。人物简介悉尼·布伦纳出生在南非的一个小镇-杰米斯顿。他的双亲是移民。父亲1910年从立陶宛来到南非,而母亲于1922年从拉脱维亚的首都里加移居南非。布伦纳在杰米斯顿高中和金山大学接受教育后... [阅读全文]
摘要:琳达·巴克博士(Linda B. Buck,1947年1月29日-),美国生物学家,琳达·巴克实验室主要研究气味和信息素怎样被鼻子首先发觉,然后再被大脑转化成不同的感觉和行为。除此以外,琳达·巴克和同事们还致力于引起衰老和决定寿命长短机能的研究。 她由于在嗅觉方面的卓越研究与理查德·阿克塞尔一起获得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个人经历琳达·巴克 ,1947年1月29日生于西... [阅读全文]
摘要:理查德·阿克塞尔是一名美国医学家,他由于在嗅觉方面的卓越研究与琳达·巴克一起获得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人物经历理查德·阿克塞尔,1946年7月2日生于美国纽约。1967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70年取得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任生物化学、分子生物物理学和病理学教授。1967年,理查德·阿克塞尔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 [阅读全文]
摘要:罗宾·沃伦与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被授予200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个人简历1961年,获南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硕士学位。1961年,供职于南澳大利亚伍德威尔市伊丽莎白皇后医院。1962年,成为阿德莱德医学与兽医学研究所注册血液病学和临床病理学医师。1964-19... [阅读全文]
摘要: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男,1951年9月30日出生于西澳大利亚州卡尔古利,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西澳大学教授,郑州大学学科首席教授,马歇尔国际消化病医院(马歇尔国际消化医学研究中心)院长(主任)。 巴里·马歇尔于1968年—1974年在西澳大学学习,先后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77年—1984年在澳大... [阅读全文]
摘要:克雷格·梅洛(CraigC.Mello),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教授。2006年因与斯坦福医学院病理学和遗传学教授安德鲁·法尔发现RNA干扰现象而共同获得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经历及贡献科学之路生于1960年的梅洛是被恐龙骨引入科学世界的。梅洛的父亲是一名古生物学家,梅洛童年时经常跟着父亲在美国西部寻找化石。从那时起,他就迷上了远古时代、地... [阅读全文]
摘要:安德鲁·法尔(AndrewFire),美国科学家、生物医学家,1959年出生于美国,美国科学家、生物医学家。1983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博士学位。1998年,他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教授克雷格·梅洛在《自然》杂志上共同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RNA具有可以干扰基因的机制。因在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方面的突出贡献,他俩一起获得了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安德鲁·法尔现任斯坦福医学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