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弗·史密斯(美国遗传学家)
摘要:奥利弗·史密斯(英语:OliverSmithies,1925年7月23日-)是英国出生的美国遗传学家,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授。因发明基因敲除小鼠技术与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和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一起获得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个人简历学习阶段1925年7月23日,史密斯出生于英格兰西约克郡的哈利法克斯,父亲是一家保险公司的推销员,母亲是一所技术学院的教师。史密斯很小就拥有较强的动... [阅读全文]
摘要:奥利弗·史密斯(英语:OliverSmithies,1925年7月23日-)是英国出生的美国遗传学家,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授。因发明基因敲除小鼠技术与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和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一起获得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个人简历学习阶段1925年7月23日,史密斯出生于英格兰西约克郡的哈利法克斯,父亲是一家保险公司的推销员,母亲是一所技术学院的教师。史密斯很小就拥有较强的动... [阅读全文]
摘要:马丁·约翰·埃文斯爵士(英语:Sir Martin John Evans,1941年1月1日-)是一位英国科学家,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英国卡迪夫大学教授、校长。简介1963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从事基因对肢体发展的控制。1981年在剑桥大学执教,和马特-科夫曼合作将类似的“EC”细胞与老鼠胚胎进行分离。因干细胞研究有成,“利用胚胎干细胞把特定基因改性引入实验鼠的原理”,2007年... [阅读全文]
摘要:马里奥·卡佩奇(Mario R. Capecchi,1937年10月6日 — ),2007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美国犹他州医学院著名教授、人类基因系两位主任之一。卡佩奇1937年出生于意大利维罗纳,少年时移民美国。他从俄亥俄州安提亚克学院获得了化学和物理学学士学位,自哈佛大学获得生物物理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是在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沃... [阅读全文]
摘要:吕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1932年8月18日-2022年2月8日 ),男,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荣誉教授,世界艾滋病研究与防治基金会主席,法国著名的病毒学家,艾滋病病毒的发现者之一,出生在法国,他是巴黎大学的病毒学教授,是法国巴黎艾滋研究和预防世界基金会的荣誉教授和主管。他在艾滋病的研究和防控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200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22年2月8日,吕... [阅读全文]
摘要: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法国人,出生于1947年,自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一直在法国巴斯德研究中心工作。巴尔-西诺西是近年来少有的诺贝尔科学奖女性获得者之一,以研究艾滋病病毒而闻名,是1983年发现艾滋病病毒的论文作者之一。巴尔-西诺西和同事蒙塔尼因发现了艾滋病的致病病毒(即HIV病毒),与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一道,获得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个人... [阅读全文]
摘要: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德国著名科学家、医学家,1936年3月11日生。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病毒学教授;俄国托木斯克国立大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医学教授。现任职于德国癌症研究中心。他用了十多年时间终于发现某些类型的乳头状瘤病毒(HPV)就是宫颈癌的病原体,这一发现为开发出宫颈癌疫苗打下了基础。因发现了导致宫颈癌病毒,200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人物经历哈拉尔... [阅读全文]
摘要:杰克·绍斯塔克,美国人。1952年生于伦敦,在加拿大长大。他曾先后就读于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和美国康奈尔大学,并于1977年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绍斯塔克自1979年开始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任教,是马萨诸塞综合医院遗传学教授,并同时任职于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获得荣誉三名科学家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在医学或生理学领域,诺贝尔奖得奖项目代表了该学... [阅读全文]
摘要:卡罗尔·格雷德(Carol Greider),1961年生,美国著名分子生物学家,1983年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系教授。她因为 “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 而与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杰克·绍斯塔克一起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人物生平卡罗尔-格雷德1987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赢得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完成博士... [阅读全文]
摘要: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1948年11月26日——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女,拥有美国和澳大利亚双重国籍,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教授。著有《端粒效应》(与伊丽莎·艾波 合著,廖月娟 译 ,天下文化出版,2017年)。人物经历1948年11月26日 生于澳大利亚,在墨尔本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75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 [阅读全文]
摘要: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1925.09.27-2013.04.10),出生于英格兰曼彻斯特,与帕特里克·斯特普托(1988年去世)共同研发体外人工授精技术(俗称试管婴儿技术),享年87岁。因开发“体外受精技术”被授予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曾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服满兵役后进入威尔士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学习生物学,1955年获博士学位,论文内容为小鼠胚胎发育。1958年成为英国国立医学研究... [阅读全文]
摘要:拉尔夫·斯坦曼(Ralph Marvin Steinman),1943年1月14日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生物学家。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细胞生理学和免疫学实验室教授。2011年,与美国科学家布鲁斯·比尤特勒、卢森堡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共同获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个人简介拉尔夫·斯坦曼于麦吉尔大学学习生物学和化学获得学士学位后,曾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并于1968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70年起就... [阅读全文]
摘要:朱尔斯·霍夫曼(Jules A Hoffmann,1941年8月2日——)。现为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理事会委员。2011年,与美国科学家布鲁斯·比尤特勒、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共同获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9年3月,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1969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博士学位。1964年至1968年,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 [阅读全文]
摘要:布鲁斯·博伊特勒(英语:Bruce Beutler,1957年12月29日-)美国免疫学家和遗传学家,出生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因发现如何激活先天免疫而与鲁斯兰·麦哲托夫和朱尔·A·奥夫曼分享2011年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同年(2011年),博伊特勒连同朱尔斯·霍夫曼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半奖项,以表扬他们“关于先天免疫机制激活的发现”,另一半奖项由瑞夫·史坦曼获得。人物简介1959年到197... [阅读全文]
摘要:约翰·伯特兰·格登爵士,1933年10月2日出生,是一位英国发育生物学家。他主要以在细胞核移植与克隆方面的先驱性研究而知名。2012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人物经历约翰·伯特兰·格登爵士(Sir John Bertrand Gurdon)1933年10月2日出生于英国,中学毕业于伊顿公学。在牛津大学基督学院开始大学生涯,从最初的经典学到最后换专业至动物学。在牛津大学完成博士课程后,到美国加州理... [阅读全文]
摘要: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1962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府,医学博士学位,毕业于神户大学医学部和大阪市立大学大学院医学研究科 。现任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所长,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及下属的格拉德斯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2012年,因对“体细胞重编程技术”的研究,时任京都大学教授的山中伸弥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个人经历早年经历1962 年9 月 4 日 ,山...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