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十二本纪-夏本纪
摘要: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 [阅读全文]
摘要: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 [阅读全文]
摘要: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 [阅读全文]
摘要:沃尔夫冈-凯特纳(W.Ketterle),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别授予美国科学家艾里克A.科纳尔、德国科学家沃尔夫冈·凯特纳以及美国科学家卡尔E.威依迈。简介沃尔夫冈-凯特纳(W.Ketterle) (1957-)沃尔夫冈-凯特纳1957年出生于德国海德堡,1986年在德国获博士学位,目前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教授。人物生平三位科学家获得2001年诺贝尔物理奖的理由是取得了在氮气中实现碱性原... [阅读全文]
摘要: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埃里克·康奈尔(Eric A. Cornell,1961—)因在稀薄的碱金属气体中实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以及在对这种凝聚物的特性进行早期的基础研究中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与他的同伴、沃尔夫冈·凯特纳(Wolfgang Ketterle,1957—)和卡尔·韦曼(Carl E. Wieman,1951—)共同分享了200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简介埃里克·康奈尔(Eric A. ... [阅读全文]
摘要:小柴昌俊(Masatoshi Koshiba,1926年9月19日~2020年11月),生于日本本州岛港口城市丰桥,毕业于东京大学,是东京大学国际基本粒子物理中心高级顾问和东京大学荣誉教授、神冈实验室资深学术顾问。2002年因其“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其中包括在探测宇宙中微子和发现宇宙X射线源方面的成就”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并相继获得了德国总统奖、欧洲物理学会特奖、日本仁科纪念奖、朝... [阅读全文]
摘要:里卡尔多·贾科尼(Riccardo Giacconi),1931年10月6日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意大利裔美国天文学家,因在X射线天文学方面的先驱性贡献而获得200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个人简历贾科尼1931年出生于意大利的热那亚,1954年在米兰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移居美国并加入了美国国籍,1959年加入了麻省研究公司“美国科学与工程学公司”,从事X射线天文学的研究。1962年,贾科尼等人领... [阅读全文]
摘要: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Raymond Davis,1914年10月14日~2006年5月31日),生于华盛顿,1942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化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系名誉教授。他因为在天体物理学,特别是“探测宇宙中微子”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获得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4的奖金。基本介绍简介雷蒙德·戴维斯(Raymond Davis Jr., 1914-)和小柴昌俊(M... [阅读全文]
摘要:维塔利·金茨堡(Vitaly Lazarevich Ginzburg,1916年10月4日~2009年11月8日),英文翻译为金兹伯格,物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他的科学研究工作涉及超导体和超流体、无线电传播、天体物理学、宇宙射线的产生、等离子体、晶体光学等领域。年轻时曾参与苏联氢弹的研制工作,因提出了锂氚化合物燃料为苏联氢弹成功爆炸作出了重大贡献。俄罗斯科学家阿尔费夫评论说,维塔利·金茨堡是世界... [阅读全文]
摘要:安东尼·莱格特(Anthony Leggett),英国物理学家,1938年生于伦敦,现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教授。2003年,特因在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上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而获诺贝尔物理奖。人物生平莱格特1938年生于伦敦,1964年获牛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教授。荣誉记录物理奖获奖时间:2003年获奖理由:在独立研究中在超导性和超流态两个量子物理学... [阅读全文]
摘要:阿列克谢·阿列克谢维奇·阿布里科索夫(1928—2017年)(俄语:Алексе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Абрикосов),1928年6月25日出生于莫斯科,俄罗斯物理学家,拥有俄罗斯和美国双重国籍,因在超导和超流体领域中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获得200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2017年3月29日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罗奥图市去世,享年88岁。人物生平阿布里科索夫1928年生于莫斯科,现拥有俄罗斯和美国... [阅读全文]
摘要:弗兰克·维尔泽克(Frank Wilczek),1951年生,美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现任物理学教授。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研究期间,因在夸克粒子理论和强作用理论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获颁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人物经历韦尔切克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米里奥拉,他的祖先来自波兰和意大利。他在昆斯区上中小学。1970年他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得数学学士学位,而后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 [阅读全文]
摘要:200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David J. Gross)、戴维·普利策(H. David Politzer)和弗兰克·维尔泽克(Frank Wilczek),为表彰他们“对量子场中夸克渐进自由的发现。”基本资料国籍:美国职业:物理学家毕业院校:哈佛大学工作地点:加州理工学院(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个人简介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和弗兰克·维尔切克分别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 [阅读全文]
摘要:约翰·马瑟(John C. Mather,1945年8月7日-)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航天中心的高级天体物理学家。约翰·马瑟于1968年在史瓦斯摩学院(Swarthmore College)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74年在伯克利加州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他和乔治·斯穆特因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共同获得200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人物经历约翰·马瑟(John C. Math... [阅读全文]
摘要:皮特·克鲁伯格(Peter Grünberg,1939年5月18日-2018年4月7日),德国科学家。从1959年到1963年,克鲁伯格在法兰克福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大学学习物理,1962年获得中级文凭,1969年在达姆施塔特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88年,克鲁伯格在尤利西研究中心研究并发现巨磁电阻效应;1992年被任命为科隆大学兼任教授;2004年在研究中心工作32年后退休,但仍在继续工作。人... [阅读全文]
摘要:艾尔伯·费尔在1938年3月7日出生于法国的卡尔卡松,已婚并有两个孩子。1962年,费尔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获数学和物理硕士学位。1970年,费尔从巴黎第十一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为巴黎第十一大学物理学教授。费尔从1970年到1995年一直在巴黎第十一大学固体物理实验室工作。后任研究小组组长。1995年则担任国家科学研究中心-Thales 集团联合物理小组科学主管。1988年,费尔发现巨磁电阻效应,...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