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21K
4873

埃雷拉龙

埃雷拉龙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蜥形纲,爬行动物纲,双孔亚纲,蜥臀目,兽脚亚目速度相当快的两足肉食性恐龙,大约生活在2.3亿年以前,是最古老的恐龙之一,它证明了恐龙来源于同一个祖先。它与后来的肉食性恐龙有许多相同之处:锐利的牙齿、巨大的爪和强有力的后肢。体长5米,体重180公斤,以其他小型爬行动物为食。黑瑞龙的骨骼细而轻巧,这使它成为敏捷的猎手。埃雷拉龙耳朵里的听小骨显示,这种恐龙可能具有敏锐的听觉。

简介

恐龙名称: 埃雷拉龙/赫雷拉龙(大陆),黑瑞龙(港台)

恐龙体长: 5米

恐龙体重:180公斤

恐龙食物: 肉食

生存年代:三叠纪中晚期

辨认要决: 锐利的牙齿、巨大的爪和强有力的后肢

生活年代:三叠纪中晚期

所属类群:蜥臀目-兽脚类身高:3-4米

埃雷拉龙是奔跑速度相当快的肉食恐龙,它生活在约2.3亿年前,是最古老的恐龙之一。埃雷拉龙的第一块骨化石是阿根廷一位叫埃雷拉的农民无意中发现的,为了纪念他,这种恐龙就被命名为“埃雷拉龙” 。

它与后来的肉食性恐龙有许多相同之处:锐利的牙齿、巨大的爪和强有力的后肢。以其他小型爬行动物为食。黑瑞龙的骨骼细而轻巧,这使它成为敏捷的猎手。黑瑞龙耳朵里的听小骨显示,这种恐龙可能具有敏锐的听觉。

原始恐龙

埃雷拉龙类发现于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及北美洲,且很可能在三叠纪晚期遍布了整个冈瓦纳古陆。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阿根廷的埃雷拉龙。同其后出现的兽脚类恐龙一样,埃雷拉龙的下颌具有折叶一样的结构,能够有力地咬住并吞下大的肉块。虽然埃雷拉龙与同期的大型初龙类动物有可疑的血缘关系,但它们表现出了兽脚类恐龙的共同特征:两足行走和能抓握的前肢。

发现过程

埃雷拉龙的第一块骨骼化石是阿根廷一位叫埃雷拉的农民无意中发现的。为了纪念他,这种恐龙就以“埃雷拉龙”命名。比较完整的骨骼化石直到1980年才发现,这时距离第一块化石已经3年了。这次出土了一具较完整的埃雷拉龙骨骼化石,还有一些较零碎的碎片。阿根廷西北部有一个叫做月谷的地方,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很多早期恐龙以及其他大型爬行动物的珍贵化石骨架。1988年的一天,到月古来考察的美国古生物学家瑟里诺博士饭后在沙漠中散步的时候,发现了第一具埃雷拉龙头骨化石。这具头骨保存得相当完好,甚至连眼窝里面的骨环都完好无损。这个发现过程看上去简单得不可思议 。

听觉敏锐

埃雷拉龙耳朵里保存完好的精致的听小骨显示,这种恐龙可能具有敏锐的听觉。就那个时代而言,埃雷拉龙听觉灵敏,奔走迅速,可以捕捉小恐龙或其他动物。

生物特点

埃雷拉龙有些地方类似于早期的蜥臀目恐龙,而且古生物学家在研究其骨盆结构后,发现不少肉食性恐龙和埃雷拉龙都有相同之处。这证明了恐龙同源说。

虽然已经找到了较为完整的化石,但是由于数量过于稀少,古生物学家只能确认埃雷拉龙的几个特点:有锐利的牙齿、巨大的爪子和强有力的后肢,以其他小型爬行动物为食,它的骨骼细而轻巧,这使它成为敏捷的猎手。

头部

埃雷拉龙的下颌骨关节弹性很大,张口时颌部由前半部分扩及后半部分,因而能牢牢地咬住挣扎的猎物不松口。

头骨

埃雷拉龙有长而低平的头骨、锯齿状的锐利牙齿以及双铰颌部。它的头部从头顶往口鼻部逐渐变细,鼻孔非常小。埃雷拉龙的下颌骨处有个具有弹性的关节,在它张口时,颌部由前半部分扩及后半部分,因而能牢牢地咬住挣扎的猎物不松口。

生活形态

埃雷拉龙是速度相当快的两足,埃雷拉龙的身体比一头大白鲨还长,虽然在恐龙世界里个头不能算大,但比现代陆地上最大的肉食猛兽——狮子和老虎已经大多了,埃雷拉龙有着锐利的牙齿,不及后肢一半长的短小前肢,每个前肢掌部的指上还长有利爪,而它的后肢则比后来的任何一种蜥臀目或鸟臀目的恐龙都要显得原始。埃雷拉龙耳朵里的昕小骨显示,这种恐龙可能具有敏锐的听觉。埃雷拉龙长有长而低平的头骨,锯齿状的锐利牙齿以及双棱颌部。它的头部从头顶往口鼻部逐渐变细,鼻孔非常小。埃雷拉龙的下颌骨处具有弹性的关节,在它张口时,颌部由前半部分扩及后半部分,因而能牢牢地咬住挣扎的猎物不松口。埃雷拉龙灵活机敏,奔走迅速,它们一般生活在高地,可能会用类似鸟类的腿大步行走在植物茂密的河岸边,伏击或找寻食物。它们具有很长的后肢,能够直立,手部有爪可以紧抓猎物,因此能够比竞争对手跑得更快,也更具威胁性,一般的小猎物都逃不过它们的袭击 。

食物种类

埃雷拉龙的主要食物是小型的草食性恐龙以及数量颇丰的其他爬行类动物,蜻蜓等昆虫可能也会成为它的食物。埃雷拉龙会利用它弯曲而尖锐的牙齿或有力的爪子给予猎物致命的一击,在得到猎物后会迅速离开,以避开体形较大的猎食者的争夺。而未成年的埃雷拉龙可能会以其他动物的腐尸为食 。

亲缘关系

古生物学家在研究埃雷拉龙的骨盆结构后,发现这种结构并不是埃雷拉龙独有的。后来,人们在南美洲三叠纪中、晚期岩层中还发现了另外一些恐龙。包括十字龙、钦迪龙等,都被认为和埃雷拉龙有亲缘关系。

从发现恐龙,已经有一百七十多年了。研究恐龙的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恐龙的祖先,以便弄清它们的演化过程。但是地球历史中留下来的化石记寻是不完全的,人们对化石的发现也是不完全的,所以还未找到真正的恐龙祖先。然而人已发现的动物化石以及现生动物的分类学研究中,科学家已经知道恐龙属于爬行动物中的双孔类。在双孔类中有一大类动物叫做古龙类,意思是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古龙类中又有一大类动物叫槽齿类,因其牙齿长在齿槽内而得名。槽齿类中就有恐龙的祖先类型。在阿根廷侏罗纪中期地层中发现的兔鳄和三迭纪晚期地层中发现的鸟鳄,与恐龙的祖先非常接近。从比较化石以及现生的爬行动物的踝骨中可以看到:早期的古支类行走时是匍匐前进的,#体还不能离开地面;而兔鳄身体轻巧,前进时#体已离开地面,基本上是半直立;真正的恐龙则完全直立行走。鸟鳄在苏格兰也有发现,体长1~3米,已是两足行走的肉食类。

在寻找恐龙祖先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这类动物并不是“铁板一块”的。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欧文创建“恐龙”这一名称时,是作为系统分类的名称使用的。但是随着被发现的恐龙化石的日益增多,科学家逐渐发现,恐龙实际上包括了差别很大的两大类动物,它们之间的差别不亚于牛马之间的区别。于是1872年,英国的古生物学家西利提出,恐龙或分为两大类。他认为从解剖学上看,两大类恐龙的主要区别在腰带上,腰带谷称骨盆。恐龙的骨盆由两侧各三块骨头组成,即肠骨、坐骨和耻骨。上面的一块骨头叫肠骨,下面的两块骨头中,前面的叫耻骨。上面的一块骨头叫肠骨,下面的两块骨头中,前面的叫耻骨,后面的叫坐骨。这三块骨头的形态和排列直接影响恐龙的生殖与行走,可作为区分两大类恐龙的依据。这两大类恐龙就是蜥龙类(或叫蜥臀类)和鸟龙类(或叫鸟臀类)。蜥龙类恐龙骨盆上的三块骨头从侧面看排列成三#型,即耻骨在肠骨的下方、向下、向前伸展,而坐骨则向下向后伸展,好像一个三角形,与蜥蜴的骨盆相似,所以叫蜥龙类。鸟龙类恐龙骨盆的三块骨头是四#型的,即肠骨的前后部大为扩张,耻骨与坐骨平行,而且收骨的一个大的前突起,从肠骨的下方伸出。这样肠骨的前部和后部、前耻骨、挤压在一起的坐骨与耻骨成了四#型,排列成长方形,就像鸟类的骨盆,所以叫鸟龙类。由于这种分类实用而方便,所以在关有恐龙的研究报告和科普读物中,都把恐龙分为这两大类。 关于恐龙的分类,虽然不同的分类学家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但一般都使用下列分类方法,将恐龙分为蜥臀目与鸟臀目两个超目,每个目下又分成以下几个亚目。

蜥臀目

兽脚亚目

蜥脚亚目

原蜥脚亚目

鸟臀目

鸟脚亚目

装甲亚目

角龙亚目

关于鸟龙类的分类,恐龙专家们还未取得一致意见,但他们承认剑龙与甲龙、角龙与肿头龙之间关系密切。

恐龙的祖先是什么模样?两大类恐龙有没有共同的祖先?根据已知和资料,最早的恐龙发现于三迭纪晚期,在美国'库拿大、巴西、阿根廷、摩洛哥、南非、莱索托、英国、德国均发现过生活在三迭纪晚期的恐龙。恐龙专家都公认,最古老的恐龙已经找到了,它们主要是:丁字龙、埃雷拉龙以及1993年才被命名的始盗龙。丁字龙生活在距今22500万年以前的三迭纪晚期,发现于巴西,是一具不甚完整的骨架,还分不清是鸟龙类或蜥龙类。它的#体约有2米长,有长而纤细的后肢,从外观上看,能快跑,用两足行走,后肢可能有五个脚趾。这种恐龙是肉食性的,而后来出现的肉食性恐龙后肢只有三个脚趾,前肢小而且可能有四个手指。丁字龙的头相对地说是较大的,而且口内有刀刃般的牙齿,证明它是吃肉的。从骨盆上看它像是蜥龙类恐龙,但在它的肠骨上有一个发育很好的臀部孔,科学名称叫髋臼,这是蜥龙类所没有的。

丁字龙在阿根廷和美国西部也有发现,它与在阿根廷发现的埃雷拉龙关系密切。埃雷拉龙也生活在三叠纪晚期(22500万年以前)。有的科学家认为,它已经是蜥龙类的一员,但也有的科学家认为它与丁字龙一样,只能说是原始的、类似蜥龙类的恐龙。埃雷拉龙长约5米,重约180公斤,但动作敏捷。这是肉食性恐龙。它有耳骨,已有听力。它的长爪适合捕捉小恐龙或其他动物;腭具有双关节的铰合面,能有力地抓住并吞下大的肉块;它还有6厘米长的带锯齿的尖牙,有利于撕裂肉块。埃雷拉龙与霸王龙关系密切。它们的共同祖先是古鳄类的新派克鳄。

在阿根廷发现的这具埃雷拉龙化石标本,是1988年由当时在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的美国恐龙专家保罗·塞里诺发现并研究的。保罗·塞里诺曾多次来到中国,笔者与他是同行,又是好朋友,深知他是一位博学多才、擅长野外采掘的恐龙专家。恐龙研究中的最大收获之一,就是1991年他参加的美国与阿根廷联合恐龙采集队,在山土埃雷拉龙的地点找到迄今为止最原始的恐龙,1993年经他研究后命名始盗龙。始盗龙的拉丁学名是“Eoraptor”,“EOS”是希腊神话中专司“开端”或“黎明”的女神,“Raptor”在希腊语中是“贼”或“强盗”的意思,所以最早由笔者译成“始盗龙”。塞里诺曾幽默地描述过这恐龙:“它是赤身体裸体的小流记氓,经常会猛然袭击一些猎物,然后将它们撕成碎片”。实际上,始盗龙体长只有1米,头骨仅12厘米长。研究者曾手托着它的头骨拍了一张X光的透视片,发表在1993年1月出版的著名的科普刊物《国家地理学》第一百八十三卷第一期上。它的后肢粗壮,前肢短小,上腭的牙齿弯曲而有锯齿,很像肉食恐龙的牙齿。但它前面的牙齿叶状,有此像吃植物的恐龙的牙齿,而它的下腭也没有关节铰合面。总之,在牙齿及骨骼上始盗龙都有较多的原始特征。

除了上述三种三迭纪晚期的最古老的恐龙外,在距今2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早期的地层中,也发现了比较原始的恐龙,那就是在南非莱索托城发现的莱索托龙。这是最原始的吃植物的恐龙,身长约1米,躯体结构轻巧,身上无甲胄,与鸟龙类的祖先同一类型。它的头部有10厘米长,眼睛大,嘴很长,有角质的尖喙,下腭纤细,有变化的牙齿排成简单的一排。前肢短,拇指有抓握能力,后肢的拇趾呈钉状,能帮助它走路时不费力地离开地南。它用后肢走路,跑得很快。这种恐龙以植物为食,偶尔也吃小昆虫。

如上所述,长期以来,人们曾认为蜥臀亚目与鸟臀亚目风马牛不相及,各有各的祖先。但随着最古老的恐龙——特别是始盗龙被发现以后,许多研究恐龙的专家都公认:恐龙还是单一起源的,即两大类恐龙有共同的祖先。摘自甄朔南教授《中国恐龙》 。

4873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莱森龙
下一篇:利加布龙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