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
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举办。每两年举行一次。1949年,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成立,陆续举办了国际大学生“冬季运动周”等赛事活动。1960年,在法国夏蒙尼举办了首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最初,冬季运动会和夏季运动会分别在双数和年单数举行,从1981年起改为在相同年份举行。比赛项目有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跳台滑雪、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冬季两项、北欧两项、冰球和冰壶等。
1981年2月中国首次选派从事专业训练的运动员学生参加第10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1997年申雪、赵宏博夺得第18届世界大冬会花样滑冰冠军。从2005年起,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由国家体育总局转为教育部负责组建,选手构成逐渐增加了非专业运动队的学生运动员比重。但由于中国冬季运动项目基础薄弱,在世界大冬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主要还是有专业运动队或梯队背景的运动员学生和体育院校学生。2009年中国的哈尔滨市承办了第24届世界大冬会,这是继日本札幌、韩国全州之后第三个举办世界大运会的亚洲城市。作为东道主,中国派出193名运动员参加了12个大项69个小项的比赛,最终收获18枚金牌、18枚银牌和12枚铜牌,位居金牌榜第一位。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22年12月26日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影响,原计划于2021年1月21~31日举行的第30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推迟举行。
2025年都灵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暨第32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于2025年1月13日至23日在意大利都灵举行。 2025年都灵大冬会将首次出现残疾人运动员。这是都灵自2007年第23届大冬会后再度举办这一赛事。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1655名运动员将在11个大项中展开角逐。
2024年2月,2025年都灵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公布了吉祥物,它是一个充满现代元素的蓝色机器人,名叫“TO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