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式香脆杏仁饼干
摘要:意式香脆杏仁饼干是一道美食,主要用料有杏仁175克等。面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铁、磷、钾、镁等矿物质,有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主料面粉250克白糖180克辅料鸡蛋2个黄油25克香草糖 2小包泡打粉1茶勺盐1点点杏仁香精营养分析面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铁、磷、钾、镁等矿物质,有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面粉的成分主要是淀粉和蛋白质(6~13%)... [阅读全文]
摘要:意式香脆杏仁饼干是一道美食,主要用料有杏仁175克等。面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铁、磷、钾、镁等矿物质,有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主料面粉250克白糖180克辅料鸡蛋2个黄油25克香草糖 2小包泡打粉1茶勺盐1点点杏仁香精营养分析面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铁、磷、钾、镁等矿物质,有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面粉的成分主要是淀粉和蛋白质(6~13%)... [阅读全文]
摘要:港式西多士是由土司面包等制作的食物,调料是花生酱或番茄酱。材料土司面包1片,蜂蜜1茶匙,牛奶4茶匙,鸡蛋1个,花生酱或番茄酱1茶匙。做法1.土司面包切去四边,然后沿对角线切分成两个三角形.2.切好的土司一面涂上花生酱或番茄酱(或任何自己喜欢的果酱),然后两片切好的面包贴好3.鸡蛋打到大一点的盘子里,加牛奶搅拌.4.把土司放到牛奶蛋浆里面,要充分吸收牛奶蛋浆5.烧好一锅油,把土司放下去炸,炸到表面金... [阅读全文]
摘要:可乐饼的名字取自法语中的croquette,日语发音为koroke,音似“可乐饼”。16世纪传入日本,逐渐被日本人所接受,成为倍受欢迎的食品。原料土豆、肉馅、洋葱、鸡蛋、面包糠、面粉、盐 胡椒粉等调味料。制作方法1、土豆上锅蒸熟,为了加快速度,可以切成片或块,取出后用擀面杖压成泥状(或者将土豆放进微波炉中微波成熟后碾成泥),半个洋葱切成末;2、锅内放一勺油,油热后放入洋葱爆香,然后放入肉馅翻炒,放... [阅读全文]
摘要:爆肚是天津和北京风味小吃中著名的传统小吃。爆肚早在清乾隆年代就有记载。北京天桥有“爆肚石”,门框胡同有“爆肚杨”,还有“爆肚冯”、“爆肚满”等最为出名。有羊爆肚和牛爆肚,牛爆肚分牛百叶和牛肚仁,羊爆肚分9种,羊散丹、羊肚领、阳面肚板、阴面肚板、蘑菇、蘑菇尖儿、食信儿、葫芦、大草牙。爆肚王一般只做5种大众易于接受的品种:牛百叶、牛肚仁、羊散丹、羊肚领、羊肚板(阳面肚板)。爆肚是把鲜牛肚(指牛百叶和肚... [阅读全文]
摘要:“烧羊肉”是北京白魁老号的名肴。白魁老号开业于清·乾隆四十五年,原名东长顺。因店主白魁制作“烧羊肉”很有名气,久而久之, 人们把东长顺直呼为“白魁”了。菜品特色(2)“烧羊肉”的制作,还适用于整只羊的其它部位,即:头、脖子、蹄子、肚、肥肠、肝、肺、心、连贴等。但头、蹄、“蝎子”不需要炸,如同时上席即为“烧全羊”。(3)若用烧羊肉的汤放上几块烧羊肉和几粒鲜花椒(将新鲜花椒放入密封坛中用芝麻油浸泡)来... [阅读全文]
摘要:炖吊子为满汉传统小吃。它以猪肠为主,加猪心、猪肚、猪肺等,独不加猪肝,以炖的方法制熟。菜品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及烟酸等。制作材料主料:猪肺100克,猪大肠100克,猪心100克,猪肚100克调料:小葱10克,盐10克,味精5克,料酒20克,香菜10克,醋10克,姜5克制作过程1. 猪肺、猪肠、猪心、猪肚洗净,先用开水焯5 分钟后捞出用净水漂洗;2. 猪肺... [阅读全文]
摘要:“纵使荤腥胜苦脏,充饥何必饮灰泥,清贫难得肥甘味,莫笑口生程度低。”这是《天桥杂咏》中称赞羊霜肠的诗句。羊霜肠是传统小吃,盛行于北方地区,传说已有上千年历史,发源于河南、陕西据河南省地方志记载,清朝中后期,营者肩挑扁担一头为火一头为肠等。菜品历史解放初期,在我家门口,每到下午和晚上,就先后过来三份卖羊霜肠的。他们的叫卖声三种风格,其中下午4点过来的姓周的卖的羊霜肠最好吃,作料好,味儿浓。我几乎每天... [阅读全文]
摘要:卤煮小肠又称卤煮火烧,是北京地区特色传统名吃,老北京纯粹的东西,土生土长,比京剧还要纯粹,已有百余年历史。起源于宫廷,后经改进,演化为卤煮小肠。清宫廷中有一道名为“苏造肉”的菜肴。据爱新觉罗·溥杰先生的夫人嵯峨浩著的《食在宫廷》中介绍,乾隆45年(1780年)清高宗乾隆巡视南方,曾下榻于扬州安澜园陈元龙家中。陈府家厨张东官烹制的菜肴,乾隆十分喜爱,后张东官随乾隆入宫,曾任热河行宫主料御膳房事。烹饪... [阅读全文]
摘要:白水羊头,是以羊肉为主要食材做成的一道菜品,源于北京。其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刀工讲究,成品色白洁净,肉片又大又薄,蘸着特制的椒盐吃,软嫩清脆醇香不腻,风味独特。菜品历史白水羊头马始于清道光年间,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白水羊头属北京清真小吃,由前门外廊房二条马玉昆首创,经马家六代人经营,在京城小有名气。清道光年间马氏家庭世代经营的“白水羊头肉”,由马纪元为家庭经营的“第一人”,后经马启承、马熙、... [阅读全文]
摘要:果子干儿是早年北京人在冬季做的一种特色传统名点,是由杏干儿、柿饼、鲜藕和葡萄干儿等果品制成的。由于原料大多产于秋冬季节,加之做好的果子干儿镇凉了吃最可口,因此人们都在数九之后才做这种小吃。包涵着深厚的民间韵味,在午后的烈日下吃上一碗这样清凉解渴的甜品,甘甜的滋味可以直达心底,透彻心扉。数九,旧日的北京一到这个季节市面上就见不到鲜果了,能调味解馋的不过是些冰糖葫芦、冻柿子,不像现在荔枝、西瓜、水蜜桃... [阅读全文]
摘要:漏鱼是以绿豆粉为原料制作的一道菜品。基本信息漏鱼并非鱼或是跟鱼有关的食物,似乎是用地瓜粉揉成的半透明状物,因其长得像小鱼而得名。吃时洒榨菜,辣椒油,油炸的花生米,添加熬制的大料水,可以适当的放醋和糖水。 味道爽滑鲜美 入口就咨溜一下滑入腹中北京叫“娃鱼” ,是用绿豆粉做的制作做法凉粉要用绿豆制的淀粉为原料。先将绿豆淀粉用水化开搅匀,锅内盛水烧开,待将要开时将化匀的绿豆淀粉倒入,边倒边搅,搅均匀后,... [阅读全文]
摘要:元宝馄饨因形似元宝而得名,馄饨是中国的传统食品,源于中国北方。它最早是满人所喜食小吃,馅料有高低之分,高者烤鸭、冬笋、鸡脯肉、碗豆为馅;一般者猪肉、韭菜为馅。1950年以前,北京东华门"馄饨侯"包小馄饨最讲究,名气也大。来源介绍元宝馄饨因形似元宝而得名。馄饨是中国的传统食品,源于中国北方。西汉扬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饼谓之饨”,馄饨是饼的一种,差别为其中夹内馅,经蒸煮后食用;若以汤水煮熟,则称“... [阅读全文]
摘要:北京流行小吃之一,过去各大庙会、年节必不可少。软滑粘糯,咬口筋道。原料大麦米,碱面,豇豆,红糖。制法1.将大麦米和豇豆洗净,一起放入锅中,加入凉水及碱面,用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改用微火熬1小时左右;2.熬时要不断用勺搅拌,以防粘锅,待熬到大麦米开花、豇豆熟烂、粥粘稠时,舀入铝桶中,置微火上保温;3.食用时,碗内放上红糖,盛满大麦米粥,搅拌均匀即成。小吃特点北京传统风味小吃。大麦米粥颜色粉红,入口... [阅读全文]
摘要:杏仁茶(Almond Tea),最初是由宫廷传入民间的一种特色传统茶饮。它选用精制杏仁粉为主料,用龙凤铜制大壶烧制的沸水冲制,配以杏仁,花生,芝麻,玫瑰,桂花,葡萄干,枸杞子,樱桃,白糖等十余种佐料。色泽艳丽,香味纯正,是滋补益寿的佳品。食品简介杏仁茶又称杏仁酪或杏酪,清初朱彝尊《食宪鸿秘》“杏酪”:“京师甜杏仁用热水泡,加炉灰一撮,入水,侯冷,即捏去皮,用清水漂净,再量入清水,如磨豆腐法带水磨碎... [阅读全文]
摘要:油茶是北京地区特色传统小吃中的滋补佳品。用面粉放入锅内炒到颜色发黄,麻仁炒至焦黄,加入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匀。然后将搓得均匀的面茶放在碗内,加上白糖,用开水冲成浆糊状即可。油茶味道甜美,可作为早餐或午点,很受百姓喜爱。制作食材大米400克、红辣椒面10克、糯米100克、生姜25克、标准粉250克、葱花25克、菜油150克、苏打食粉3克、芝麻150克、干淀粉25克、腌大头菜50克、鸡蛋15个、川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