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摘要:于禁(?-221年),字文则,是泰山郡钜平县(今山东泰安宁阳县磁窑镇西太平村 )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先属鲍信(曹操的恩人),后属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敢于攻击不守军纪的青州兵,为了维护军法不惜杀掉自己的故友,受到曹操称赞"胜过古代名将"。关羽围攻襄樊时,亲率七军前往救援。全军覆没,被收押在南郡。黄初二年(221年)辗转返还魏国,最终官拜安远将军。被曹丕羞辱,惭恚而死,谥号为厉。于禁... [阅读全文]
摘要:于禁(?-221年),字文则,是泰山郡钜平县(今山东泰安宁阳县磁窑镇西太平村 )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先属鲍信(曹操的恩人),后属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敢于攻击不守军纪的青州兵,为了维护军法不惜杀掉自己的故友,受到曹操称赞"胜过古代名将"。关羽围攻襄樊时,亲率七军前往救援。全军覆没,被收押在南郡。黄初二年(221年)辗转返还魏国,最终官拜安远将军。被曹丕羞辱,惭恚而死,谥号为厉。于禁... [阅读全文]
摘要:叶雄(?-191),中国东汉末年董卓部下的武将,为董卓帐下都督。公元191年,关东军阀联合讨伐董卓,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大破董卓军叶雄在此战中被孙坚一军所杀。人物生平叶雄是董卓帐下都督。初平二年(191),孙坚参与讨伐董卓之役,在阳人大破董卓军,华雄也在此战中被孙坚一军斩首。史籍记载《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第一》:卓遣步骑数万人逆坚,轻骑数十先到。坚方行酒谈笑,敕部曲整顿行陈,无得妄动... [阅读全文]
摘要:三国时期吴将。为了增援在魏国发动叛乱的诸葛诞,率领援军出征。虽然魏将王基劝说他投降,但他还是为国尽忠,战死沙场。人物生平吴国将军。甘露二年(公元258年)率军援助反魏的诸葛诞时战死。历史评价罗贯中:"司马当年围寿春,降兵无数拜车尘。东吴虽有英雄士,谁及于诠肯杀身!"文学形象王基引兵杀到西门,正遇吴将于诠。基大喝曰:"何不早降!"诠大怒曰:"受命而出,为人救难,既不能救,又降他人,义所不为也!乃掷盔... [阅读全文]
摘要:《三国演义》人物,曹洪麾下部将,长得身长一丈,膀阔腰圆,持三尖两刃刀,臂力过人。在长坂坡前,领军围捕赵云,自恃武艺高强,但只交手两个回合,被赵云以巧破力,一枪刺死。人物还原三国演义虚构人物,没有历史传记。原文长坂坡被赵云三回合,刺于马下。曹操部将。明属曹洪部,於长坂坡追刘备军。时,备将赵云寻得阿斗,明引一队步军至,持三尖两刃刀来战云。不三合,被云一枪刺倒,杀散众军,冲开一条路。影视形象2020年电... [阅读全文]
摘要:粤海制革粤海制革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并于次年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 2017年12月31日公司综合总资产4.21亿港元,净资产1.51亿港元。 粤海制革有限公司主要于中国江苏省徐州市全资拥有三间附属公司,即徐州南海皮厂有限公司、徐州港威皮革有限公司及粤海制革(徐州)有限公司(「徐州生产基地」)。徐州生产基地引进意大利、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制革工艺和生产、研发设备,生产进口和国产优质牛皮革,年生... [阅读全文]
摘要:Eagleottawa鹰革沃特华鹰革沃特华是全球生产汽车优质皮革的制造商,为全球90款豪华轿车生产汽车皮革。总部位于美国密西根洲。鹰革沃特华中国的切割与涂饰工厂已于2005年1月落成,位于上海莘庄工业城。 [阅读全文]
摘要:约翰·巴丁(John Bardeen,1908年5月23日-1991年1月30日),男,美国物理学家,因晶体管效应和超导的BCS理论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6、1972年)。人物简介巴丁,1908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麦迪逊市,1923年进入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电机工程系学习,1928年取得学士学位,1929年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巴丁留校担任电机工程研究助理。1930年到1933年期间,... [阅读全文]
摘要:杨振宁,男,1922年10月1日(护照上为9月22日)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2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 [阅读全文]
摘要:切伦科夫辐射辐射理论的创始人之一,1930-1934年在列宁格勒国家光学研究院工作。后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46年获斯大林奖。1958年获诺贝尔物理奖。人物生平伊利亚·米哈伊洛维奇·弗兰克(俄语:Илья́ Миха́йлович Франк,1908年10月23日-1990年6月22日),苏联物理学家,195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08年10月23日出生于苏联列宁格勒。1930年毕业于莫斯科大... [阅读全文]
摘要:伊戈尔·塔姆(Игорь Тамм),1895年7月8日—1971年4月12日,苏联物理学家,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5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对于他的科学活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行使属曼德尔斯坦教授,从1920年代开始在他的指导下工作,一直到曼德尔斯塔姆在1944年死去。塔姆作为莫斯科大学的教授和物理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固体中漫射光的量子理论、光电效应、金属以及热核反应的控制方法等方面均有研究,并... [阅读全文]
摘要:约翰尼斯·延森(Johannes Vilhelm Jensen,1873年1月20日-1950年11月25日)出生于丹麦日德兰半岛西岸的西玛兰,丹麦小说家、诗人。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是《卡塞亚的宝物》,后长篇小说《丹麦人》出版,由约翰尼斯根据学生时代的经历写成。从此,约翰尼斯成为一名职业作家。从1897年起创作了30多篇描写家乡西玛兰风土人情的短篇小说,后来结集出版了《西默兰短篇小说集》,该小说集连... [阅读全文]
摘要:延森(J.Hans.D.Jensen)是德国著名的原子核物理学家,原子核壳层模型理论的创立者之一,196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人物生平延森1907年6月25日出生于汉堡,父亲是一位园艺学家。延森在中学读书时就初露锋芒,一位教师看出他的才华,特地为他向学校申请奖学金。他曾先后在弗赖堡大学和汉堡大学读书,1932年在汉堡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36年至1941年,延森就聘于汉堡大学担... [阅读全文]
摘要:尤金·保罗·维格纳(Eugene Paul Wigner,1902年11月17日—1995年1月1日),美籍匈牙利理论物理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196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曾参与曼哈顿计划,与恩利克·费米等人一起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芝加哥一号堆)。尤金·维格纳1902年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他曾提出原子核吸收中子的理论,并且发现在放射作用(即“维格纳效应”)下固体改变其大小,因而... [阅读全文]
摘要:约翰·巴丁(John Bardeen,1908年5月23日-1991年1月30日),男,美国物理学家,因晶体管效应和超导的BCS理论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6、1972年)。人物简介巴丁,1908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麦迪逊市,1923年进入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电机工程系学习,1928年取得学士学位,1929年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巴丁留校担任电机工程研究助理。1930年到1933年期间,... [阅读全文]
摘要:约翰·罗伯特·施里弗(John Robert Schrieffer,1931年5月31日-2019年7月27日),美国物理学家,197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BCS理论创立者之一。人物生平197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019年7月27日,约翰·罗伯特·施里弗在佛罗里达州去世,享年88岁。人物成就共同开发的超导理论,通常被称为BCS理论。简述:当某些金属冷却到极低温度时,它们就会变成超导体,完全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