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龙(发现的最大的陆地恐龙之一)
摘要:阿根廷龙属于蜥脚类恐龙的泰坦龙类, 命名十分简单, 意思是在阿根廷发现的恐龙。生存年代: 1亿年前白垩纪中期阿尔布阶-93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森诺曼阶。是发现的最大的陆地恐龙之一。科学介绍阿根廷龙只有部分骨架被发现。科学家不能确定其确切大小。值得一提的是阿根廷龙的脊椎有1.5米高,1.1米宽。阿根廷龙属于蜥脚类恐龙的泰坦龙类, 命名十分简单, 意思是在阿根廷发现的恐龙。我们仍然未发现这种恐龙的完整... [阅读全文]
摘要:阿根廷龙属于蜥脚类恐龙的泰坦龙类, 命名十分简单, 意思是在阿根廷发现的恐龙。生存年代: 1亿年前白垩纪中期阿尔布阶-93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森诺曼阶。是发现的最大的陆地恐龙之一。科学介绍阿根廷龙只有部分骨架被发现。科学家不能确定其确切大小。值得一提的是阿根廷龙的脊椎有1.5米高,1.1米宽。阿根廷龙属于蜥脚类恐龙的泰坦龙类, 命名十分简单, 意思是在阿根廷发现的恐龙。我们仍然未发现这种恐龙的完整... [阅读全文]
摘要:阿达曼提龙(学名:Adamantisaurus)意为“阿达曼提纳蜥蜴”,是种蜥脚下目泰坦巨龙类恐龙,生存于晚白垩纪的南美洲。形态特征阿达曼提龙是种大型恐龙,具有长颈部、长尾巴,以及鳞甲。目前仅发现六节尾椎,需要发现更多化石,才能做出更详尽的研究。物种学史阿达曼提龙的化石早在1959年便以叙述,但直到2006年,才由巴西古生物学家Rodrigo Santucci与Reinaldo Bertini正式... [阅读全文]
摘要:阿马加龙是一种很奇怪的蜥脚类恐龙,是叉龙科下的一个属,生活于下白垩纪的南美洲,是小型的蜥脚下目恐龙,约有10米长。它是四足的素食性恐龙,有着长及扁的头颅骨及长颈,与其亲属叉龙相似,但它脖子后方有两列长棘刺,比其他蜥脚下目恐龙更高,被皮肉完全包裹住形成一对颈帆,有人推测它的用途是为了迷惑食肉恐龙,使它们认为阿马加龙很大,不适合捕杀。简介阿马加龙生活在南美洲,身长约10米,头部长而扁,颈部较长,身上最... [阅读全文]
摘要:阿尔伯特·亚伯拉罕·迈克尔逊(Albert Abraham Michelson,1852年12月19日-1931年5月9日),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主要从事光学和光谱学方面的研究,他以毕生精力从事光速的精密测量,在他的有生之年,一直是光速测定的国际中心人物。他发明了一种用以测定微小长度、折射率和光波波长的干涉仪(迈克尔逊干涉仪),在研究光谱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发明精密光学仪器和借助这些仪器在光... [阅读全文]
摘要:华菱安徽华菱西厨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酒店用品、厨房设备、厨具、西厨设备、食品机械、不锈钢等产品专业生产加工的公司,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安徽华菱西厨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诚信、实力和产品质量获得业界的认可。欢迎各界朋友莅临参观、指导和业务洽谈。 [阅读全文]
摘要: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语/英语: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乌尔姆市,美国和瑞士双国籍的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爱因斯坦获苏黎世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并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 [阅读全文]
摘要:阿瑟·霍利·康普顿(Arthur Holly Compton,1892年9月10日—1962年3月15日),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康普顿效应”的发现者,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康普顿曾参与曼哈顿计划,任芝加哥大学冶金实验室主任,1942年12月与恩利克·费米等人协作建立起了人类第一台核反应堆“芝加哥一号堆(Chicago Pile-1)”。康普顿1892年9月10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伍斯特... [阅读全文]
摘要: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男,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发展了分子生物学。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苏黎世大学、柏林大学和格拉茨大学教授。在都柏林高级研究所理论物理学研究组中工作17年。因发展了原子理论,和保罗·狄拉克(Paul Dirac)共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又于1937年荣获马克斯·普朗克奖章。物理学方面,在德... [阅读全文]
摘要:奥托·斯特恩(Otto Stern,1888年2月17日~1969年8月17日),德裔美国核物理学家、著名实验物理学家,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物理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教授。他发展了核物理研究中的分子束方法并发现了质子磁矩,以斯特恩-盖拉赫实验著名,获得了194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69年,奥托·斯特恩在加州伯克利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人物生平1888年2月17日,奥托·斯特恩(Otto St... [阅读全文]
摘要:爱德华·维克多·阿普尔顿(Edward Victor Appleton)于1892年9月6日生于英国约克郡。早年攻读自然科学和法律。人物生平1924~1939年先后在伦敦大学、剑桥大学担任教授,1927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9~1949年在英国政府任职,负责科学研究和工业发展,1949年以后一直在爱丁堡大学任校长及名誉副校长。1965年4月21日,阿普尔顿逝世于爱丁堡。主要成就阿普尔顿是... [阅读全文]
摘要:埃米利奥·吉诺·塞格雷(Emilio Gino Segrè, 1905年2月1日-1989年4月22日),著名意大利裔美国实验物理学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教授,犹太人,因发现反质子和伯克利同事欧文·张伯伦共同分享了195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人物履历Segrè最初于1922年在罗马大学开始工程学研究,但后来在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的研究下,于1928年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 [阅读全文]
摘要:阿尔文(Alfvén,Hannes Olf Gosta 1908~ 1995)瑞典物理学家 ; 1908年 5月 30 日生于瑞典诺尔雪平。他和法国物理学家L.奈耳共获197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主要著作有《宇宙电动力学》、《论太阳系的起源》和《宇宙等离子体物理》等。人物生平阿尔文1908年出生于瑞典的北雪平,1926年进入乌普萨拉大学就读,1934年获得该校博士学位。而后阿尔文在乌普萨拉... [阅读全文]
摘要:安东尼·休伊什(AntonyHewish,1924年5月11日-2021年9月13日),英国物理学家,197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2021年9月13日去世,享年 97 岁。人物生平生于康沃尔的福维,就读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汤顿、贡维尔、和卡尤斯学院,获博士学位。1943-1946 年在军队服役。1951-- 1954 年任剑桥大学贡维尔和卡尤斯学院研究员。1953- 1961 年任科研主任助理。1... [阅读全文]
摘要:阿诺·彭齐亚斯,德国出生的美国射电天文学家,犹太人,1964年与罗伯特·威尔逊一起发现了微波背景辐射,并因此获得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简介彭齐亚斯1933年出生于德国的慕尼黑,后随全家移居美国。是1939年二战爆发前最后一批逃离纳粹德国的难民。到达美国后就读于纽约市立学院,1954年毕业于物理系,毕业后在陆军通讯兵团服役。两年后,彭齐亚斯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就读,1958年获得硕士学位,1962年... [阅读全文]
摘要:阿瑟·肖洛(Arthur Schawlow,1921年5月5日纽约州芒特弗农 - 1999年4月28日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美国物理学家,198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人物经历阿瑟·伦纳德·肖洛, (Arthur Leonard Schawlow)美国物理学家,1921年5月5日纽约州芒特弗农 - 1999年4月28日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他主要专注于对激光的研究,并因此于... [阅读全文]